林燕的話讓宋援朝心裡好受了許多,其實他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話從林燕口中說出來就不一樣了。
點點頭,宋援朝吐出一口氣,心情一下子有些舒暢了。
這時,汽車的收音機裡傳來一首歌,這是Beyond的《光輝歲月》,這是一首去年剛剛發行的新歌。
相比前年和去年內地最火的歌手童安格,宋援朝更喜歡Beyond,尤其是這首《光輝歲月》更是唱出了人生坎坷和對未來堅定的信念。
當最後一句歌詞: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響起,宋援朝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前世,又想到了剛剛離開的孫耀良,心中感慨萬千。
送走孫耀良和應安妮後幾天,宋朝援一直呆在滬海,滬海的地產公司已經開始合併了,新的盛華地產正式掛牌,而在江東陸家嘴的那塊地的開發已經在進行,至於田林那邊的那塊地也正式拿了下來,現在正在做著三通一平的工作。
至於宋援朝以前住的里弄那邊,安置方案也已經出來了,為了避免麻煩,宋援朝是盛華老闆的事很少有人知道,除去張建國一家外,其餘街坊鄰居根本就不清楚宋援朝才是這家公司的老闆。
出面溝通和洽談的過程,宋朝援要求公司的人嚴格按照自己的方案來執行,而他自己卻因避嫌沒露過一面。由於宋援朝的方案做的非常詳細,再加上他這一次改造並不是為了賺錢,給予了當地街坊鄰居許多的讓利和優惠。
但有些事卻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常言說的好,人一上百形形***,何況是房子這樣的大事?那些街坊鄰居包括他們的家人子女,有些人很高興地接受了方案,爽快地簽字。
但也有些人的想法不同,這些人似乎把盛華當成了一塊肥肉,非但對這樣好的條件表示不認可,還獅子大開口地提出了一些非常過分的條件。對於這種情況,當下面的人彙報到宋援朝這裡的時候,宋援朝一聽臉就黑了。
宋援朝是想為街坊鄰居做點好事,畢竟宋家從他祖父一輩就住在這裡,而他自己也從小在這長大的,對這裡的感情很深。
前世的時候,這片區域是在1995年左右才拆遷的,拆遷後這裡全部給平掉了,歷史的痕跡徹底給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兩幢氣勢雄偉的高樓大廈。
雖然高樓大廈代表著城市現代化,卻沒有了原本歷史沉澱的印記,再加上這片區域居住的局面可不少,足足有兩千多戶,按照人口計算近萬人。
再加上接著陸續附近周邊地區的拆遷,總拆遷戶在短短几年裡達到了幾十萬人之多,這麼多人一下子全部拆遷走,導致這個區域的人氣直接就下降到了極點,未來近二十年的時間裡,這裡的人氣一直都沒恢復,往昔的熱鬧一去不復返。
那時候的拆遷,無論是條件還是安置的地段,都遠遠不如宋援朝現在所指定的方案,可最終也不是全部拆完了麼?可現在,宋援朝自認自己拿出來的方案是全滬海最優厚的,再加上還能接受用金額補差價就地安置的優惠,可宋援朝還是沒想到,人的貪慾是無止境的,依舊會有這樣的事發生。
對此宋援朝也不慣著,採取了強硬態度,他一方面和區裡打招呼,讓區裡幫忙協調做這項工作。另一方面對於提出過分要求的局面寸步不讓,絕對不能開這個先例。
雖然進度比自己想的緩慢些,
可畢竟還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再加上宋援朝對這個事也不是太過迫切,有些時候時間是會讓人的想法改變的,等到那邊新房建好,第一批搬遷的居民入住後,那些人就成了少數,主動權就不再在他們的手裡了。
巨籟達路,這是一條幽靜的馬路,早年屬於公共租界,這邊和宋朝援在滬海的家有些類似,同樣有著一幢幢富有風格的洋房,但相比之下因為靠近鬧市區,洋房的面積和花園沒有那麼大,而且其中不少房子都是一些機關單位的所在。
前幾年,宋朝援拿下了這裡的一套洋房,但一直都沒入住,主要是作為投資。這一次盛華地產成立後,宋朝援就把盛華地產在滬海的總部臨時放到了這裡,等到以後江東的商業大樓建成後,再搬到那邊去。
環抱著雙手,宋朝援站在一個大沙盤前,看著沙盤上的建築,聽著一旁幾位設計師的講解,時不時微微點頭。
沙盤裡是宋援朝之前住的里弄小區改制完畢後的建築風貌,為了這個專案,宋援朝不僅從香江請來了專業的設計師,還從滬海建築設計院請來了幾位國內頗有名氣的設計師,雙方強強聯手,一起來打造這個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