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短篇,的主角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故事的情節很簡單,這個年輕人因為功夫熱的緣故,對武俠非常痴迷,總嚮往著自己能成為一個武俠裡的武林高手,可是要當武林高手不是說說,得找人學功夫練功夫才行。
一個會打太極拳的老人教了他幾手,但他不習慣這種軟綿綿的太極拳。老人告訴他,實在不行就學劍吧。
這個建議正中他的下懷,痴迷武俠的這個年輕人對於當一名劍客很是嚮往,可要學劍就得先有劍才行,就此就跑去體育用品商店問有沒有什麼好劍,最好是那種削鐵如泥傳說中的寶劍。
不過遺憾的是,體育用品商店的營業員告訴年輕人,他們賣的都是普通的寶劍,而且這個世界上也根本不存在他說的那種削鐵如泥的寶劍。
無奈之下,年輕人只能花了幾十元錢買了一把很普通的劍回去,這把劍看起來一點都不起眼,就和公園裡那些舞劍的老人手裡使用的沒什麼區別。
劍買回來了,可怎麼學呢?年輕人透過之前教他拳的老人介紹,找到了一個經常來公園練劍的老頭,這個老頭一看就不簡單,白髮白鬚紅光滿面,很有幾分武俠中高人風範。
尤其是看見這個老頭在練劍的時候,一把劍在老頭的手裡如同白練一般飛舞煞是好看,年輕人在一旁看得是兩眼發光,等老頭練完後他三步併成兩步上前就要磕頭拜師,老頭一開始不肯收年輕人,可年輕人死活都要拜師,而且態度非常誠懇,老人無奈想了想表示願意教他幾招,但能練到什麼程度就看年輕人的天賦了。
誰想年輕人在這方面還頗有天賦,再加上很是用心,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年輕人就全學會了。
這時候,老頭告訴年輕人,招式只是形體,其實不重要,接下來就靠自己練了,以後就是水磨功夫,能練到什麼程度要看自己。
這時候年輕人向老頭問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關於寶劍的問題。聽了年輕人的問題後,老頭頓時哈哈大笑,對年輕人說了一句:“只要你心裡有劍,這劍就是好劍,何必追求劍的本身呢?”,這句沒頭沒腦的話說完,老頭就揚長而去,之後年輕人就再也沒見過這個老頭。
年輕人一直沒搞明白老頭留給他的那句話是什麼,但從這一天起,年輕人就開始按著老頭說的每天專心致志地練劍,這一練就是風雨無阻,好幾年過去,隨著時間的推移,年輕人的劍法有了長足的長進,而且越練越感覺自己和手裡的劍漸漸融合在了一起,舞劍的時候彷彿有了一種人劍合一的感受。
有一次練劍,練的興起的時候,年輕人突然長嘯一聲,手握長劍勐然一招使出,手裡的劍就朝著面前不遠的一根鐵欄杆劃去。
當劍和這根鐵欄杆相碰的時候,年輕人才勐然醒悟過來自己手裡只是一把普通的劍,可這時候要收手已經晚了,只聽的一聲叮的輕響,劍刃已經劃過瞭如同小孩手臂粗的鐵欄杆。
立即停手,年輕人連忙收回劍細看,卻沒在劍上發現有絲毫破損,而且這把原本看起來絲毫不起眼的劍現在卻隱隱似乎有一層流光在劍體上閃耀。而再去看那根鐵欄杆,居然被他剛才一劍直接斬成了兩斷,上面一截飛出去老遠,斷口處光滑異常,讓年輕人簡直目瞪口呆。
年輕人呆立著半響,過了許久似乎想再實驗一下剛才發生的不是虛假,他再一次深呼吸幾下,舉劍朝著另一半鐵欄杆揮去,同樣是一聲輕響過去,另一半鐵欄杆也被他輕而易舉地就斬成了兩斷,而手上的劍依舊絲毫未損。
突然,當年老頭離開時候的那句話勐然在年輕人的心中閃過,此時此刻他終於明白了老頭那句話的真正意思。
老頭說的沒錯,這個世界上原本沒有寶劍,真正的寶劍是在自己的心裡,當心裡有了足夠的信念,那麼手中普通的劍就成了削鐵如泥的寶劍,這才是用劍的真諦啊!
這篇篇幅並不長,僅僅只有不到一萬字,宋援朝很快就看完了。
等看完這篇,宋朝援的腦海裡居然閃過了中那個年輕人揮劍斬斷鐵欄杆的畫面。
正如羅陽說的那樣,這的確是一篇很有意思的,而且雖然說的是劍,可實際上說的又不是劍。真正的含義說的是哲理,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同時,宋援朝又從這篇中隱隱約約看到了《賣油翁》的影子,耳邊響起了賣油翁說的那句話:“無他……唯手熟爾……。”
“有點意思……。”宋援朝合上了雜誌,這個情節看起來有些荒謬,但仔細琢磨卻有著一種說不清的味道,怪不得羅陽無意中看到了這篇就起了這樣的心思。
不過歸,電影是電影,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更有形象力,但電影表達的方式和不一樣,如果把這個拍成電影的話,情節實在是單薄了些,而且許多方面也很難表達出裡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