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時候,合作的TVB方面給羅陽推薦了一個人,這個人是TVB的監製李國力,李國力以前在新加坡電視臺工作,任職時間長達九年,後來回到香江進入了TVB工作,擔任TVB的監製。
說起這個事也算巧合,李國力不知道從哪裡得知羅陽手上有這麼個本子打算開拍,而且這個本子雖然是香江公司投資製作,同時也是和滬海電影製片廠合作,電影主要在內地上映,拍攝過程也全部都在滬海,瞬間就對這個片子有了濃厚的興趣。
因為香江老一輩人的原因,李國力雖然出身在香江,但對於滬海並不陌生,他家裡有不少滬海的長輩,能聽得懂並說一口流利的滬海話,再加上香江和滬海的淵源極深,李國力從小就對滬海風土人情不僅瞭解,還有著相當研究。
話說香江和滬海的淵源,除了早年一大批從滬海到香江的老人外,還有兩地的電影交流和往事。香江最大的電影公司邵氏就不用說了,這家公司原本就是滬海的公司,後來才搬遷到香江,其中導演演員什麼的滬海人也不少。
大名鼎鼎的金庸是潮縣人,潮縣離滬海多近可想而知,而且金庸去香江之前就在滬海工作,也算得上半個滬海人。
有部經典喜劇,香江人恐怕都知道,這部喜劇就是《七十二家房客》,這部喜劇前前後後香江翻拍了好幾次,拍過電影,也拍過電視劇,還在話劇舞臺上進行過表演。
可許多人不知道,這部喜劇真正的創作來源是滬海,早在1958年的時候,滬海滑稽劇團創作了這部《七十二家房客》的大型滑稽劇,後來在1963年的時候,才由香江鴻圖影業公司和珠海電影製片廠合作,把故事背景從滬海改到了羊城,從而拍出了這部電影。
李國力親自拜訪羅陽,直接向他提出了希望能夠持導《股瘋》的請求,對於李國力,羅陽雖然聽說過他,也從TVB那邊得知這是一個能力很強的監製,但問題在於李國力從來沒有持導過任何影片,也就是說如果他擔任導演拍這部電影,那麼《股瘋》就是他的第一部電影。
因為這個原因,羅陽起初是沒有想法的,畢竟把一部電影交給一個從來沒證明過自己的導演風險實在是太大了。誰想羅陽在第一次拒絕李國力後,李國力並沒有灰心,他回去根據羅陽《股瘋》的劇本內容製作了分鏡頭和拍攝計劃,然後再帶著這些東西再一次找到了羅陽。
再一次見面,李國力拿出自己花了幾天才弄出來東西給羅陽看,同時詳細向羅陽講解了自己的拍攝思路和對電影的理解,不得不承認李國力雖然從來沒當過導演,但他卻用這種方式說服了羅陽,在聽完李國力的話後,羅陽考慮了許久,最終決定讓李國力試一試。
就這樣,李國力成為了《股瘋》的導演,當宋朝援聽說後不由得感慨歷史的巧合,因為前世的時候《股瘋》就是李國力拍的,雖然作為第一部持導的電影,李國力在拍攝電影的過程中有不少失誤,比如最讓人批評的就是潘紅所演的女售票員阿莉在公交車上和乘客吵架打鬧,最後導致交通堵塞的情節了。
因為李國力的疏忽,把電影中43路公交車的站點搞錯了,直接從原本情節阿莉家附近的站點一下子搬到了第一百貨那邊去了,那邊根本就不是43路公交車經過的地方。
這個失誤讓不少滬海人看了鬨堂大笑,笑這輛公交車簡直就是神車,前幾分鐘還在滬海市南,後幾分鐘乾坤大挪移到了市中心,足足相差了十幾公里,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不過話說回來,這點失誤依舊不掩飾李國力持導的能力和水平,當《股瘋》上映後,一夜之間就成了一部非常經典的滬海方言電影,而且在之後的數十年裡,這部電影還經常有人拿出來和其他電影對比,稱讚這是一部難得的好電影。
導演的選定,也代表著劇組人員的確定,很快李國力帶著他的部分劇組和在滬海的另一部分劇組在滬海匯合,跟隨劇組一起到達滬海的還有男主角劉青雲。陳小二是這部電影的副導演,雖然他在兩地的名氣很響,這幾年不少他擔任主角和導演的喜劇片在香江電影市場上映,雖說票房一般,可也讓許許多多香江人認識了這個內地大名鼎鼎的演員和導演。
這一次雖然只是擔任副導演,並且在電影裡混了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但陳小二還是非常認真負責。他不僅帶著學習的態度借這次機會向香江同行請教,還在拍攝過程中認識了好幾位滬海滑稽戲的老演員,跟著他們學習和鑽研滑稽戲的精髓。
陳小二的表演風格和習慣受北派的影響較深,但喜劇在中國向來分為南派和北派,就和北方的相聲和南方的滑稽戲一樣。兩者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的方面,透過這一次接觸和交流,陳小二私下和宋朝援說實在是受益匪淺,學到了不少東西,僅僅從這點來講就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