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其蘊含的商機可不小,在國外再生資源利用已經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但在國內還處在很初級的階段,國內的再生資源利用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具有專業性和科技性的結構,孫耀良他們從這個角度入手,不得不承認眼光獨到。
在原本歷史上,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在國內形成規模要在兩三年後才開始,其高峰在2000年左右達到了一個峰值。而在2004年左右,鑑於再生資源產業的不斷擴大,從而導致一些商人為了牟利在經營再生資源業務中從海外直接把「洋垃圾」拉到國內填埋處理,從而造成了環保方面的惡化。
考慮到這方面因素,政策對這個行業進行了限制,對經營這行業的企業提出了註冊和准入制度,並對經營設定了審批門檻,這才遏制住了這行業的無序發展,剔除了一大批打著再生資源利用實際上卻是做洋垃圾回收牟利業務的公司,確保對環保不受影響。
泛通科技的再生資源業務暫時以廢舊金屬和廢舊塑膠為主,這兩個業務是目前國內資源需求最大的。
前者,隨著房地產和地方建設的興起,各地的鋼鐵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再加上民營資本已經開始進入這個行業,更造就了鋼廠鐵廠的興旺,使得對礦石原料需求的不斷增長和缺口。
中國的鐵礦石資源豐富,從礦石擁有儲存量來說可以是數一數二的,但因為礦石品質的含量不高,再加上礦石含有其他元素較多,提煉使用成本不太樂觀。從這個角度來說,使用國產礦石在冶煉中僅僅只能作為一個補充,而使用進口的高品質礦石生產對生產效率和成本而言更為合適,這就造就了這方面資源對海外的需求上升。
在這種情況下,在生產中部分使用再生資源進行回爐利用是最佳的選擇,而在國外因為西方國家發展較早,資源回收也較完善,尤其是美國更是號稱車輪上的國家,汽車擁有比例是全世界最高,每年報廢和處理的車輛數字驚人。
這些車輛報廢后通常是直接用專用的液壓機壓成鐵塊,然後堆放在一起。甚至因為地方政府經費的不足導致直接疊放,在許多這樣的地方被稱為「汽車墳場」絲毫不為過,看過去一片密密麻麻見不到頭全是各式各樣的報廢汽車日曬雨淋。
此外就是老大哥的分家了,隨著老大哥家裡的出事,世界原本兩極成了一極,之前的對抗也成為了歷史,從而導致國際形勢變化下的許多轉變,一些軍用裝置和報廢汽車一樣成了廢品,放在那邊無人問津,就連軍艦和郵輪也大量地拆卸處理,從而使得類似的物資數不勝數。
在國外,這些東西處理起來成本太高,生產的飽和對於回收利用也沒多少價值。可在國內就不同了,這些在國外沒人要的東西在國內卻成了寶貝,只要花極小的代價購入,然後打包運回國內,就是極好的再利用資源,其中的利益非常巨大。
後者的廢舊塑膠也是類似的原因,別說歐美髮達國家了,僅僅說隔海相望的日本吧,日本一年產生的廢舊塑膠瓶數量極大,但在處理和回收利用中卻沒那麼多的需求,所以日本每年都會為不斷累積的廢舊塑膠犯愁。
而在中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快速消費品市場的不斷增長,對於這類原料的需求量極大。從日本和其他國家把這些他們所不需要,而且急需處理的東西運到國內作為再生資源利用,同樣具有巨大的商業利益。
公司註冊完成後,孫耀良的辦公室直接設立在滬海,不過目前的辦公室僅僅只是一個過渡,等盛華在江東的大廈建成後,公司就會搬遷到盛華大廈內,宋援朝給了孫耀良他們
一個極為優厚的價格,基本就是以成本價給泛通科技留了一層樓,孫耀良和陸海榮也不矯情,對於他們來說,這只是一件小事,何況在泛通科技成立的時候,宋援朝作為股東也在公司投了一點錢,說起來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陸海榮很快回了美國,他這次回去要辭去哥倫比亞大學的工作,同時會在美國開設一家分公司,作為泛通科技在美國的分支機構,主要負責後期的業務工作。
孫耀良也沒閒著,招聘安排好了公司人員,組建了公司結構後,就帶著幾個人去了日本,洽談日本方面廢舊塑膠和其他再生資源的業務。
一切進行的非常順利,泛通的業務正式展開,僅僅到6月份,泛通科技的再生資源利用業務就有了非常不錯的起色,靠著歐美和日本等地的幾批貿易巨大獲利,泛通科技不僅開啟了局面,還獲取了一大筆利潤,整個公司蒸蒸日上,使得孫耀良躊躇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