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您說,我在。”
“幫我查一個人……宋援朝……滬海人……。”林道遠在電話裡說話,等把對方的資訊說完後,電話裡的秘書重複了一遍,林道遠又道:“這件事不要驚動滬海那邊,也不要讓當事人知道,悄悄的查,仔細查,有了結果後直接告訴我……。”
說完,林道遠掛上電話,再點起一支菸,嘴角掛起一絲笑意。
林燕把宋援朝說的花好稻好,林道遠對宋援朝不由得起了興趣,不僅是為了自己女兒,林道遠也打算了解一下宋援朝這個人,希望這年輕人能讓自己有一個驚喜吧。
滬海。
宋援朝車間主任的任命在幾天前正式下來了,自任命下達一刻起,宋援朝由一個新進的員工成為了這家校辦工廠的車間主任,這樣的提拔速度是令人驚訝的。
不過正如馬廠長所想,原先的車間主任老羅病退後,有資格接替老羅的數來數去還真是宋援朝莫屬,而且宋援朝在正式接替車間主任職務的第一天起,就對車間生產和管理進行了調整,這個調整得到了馬廠長的全力支援。
校辦工廠方面,一切如宋援朝預料的那樣順利,至於之前已經放棄的衣架買賣,張斌和王建軍他們這些拉出單幹的人依舊還在忙活。
可相比最初的時候,現在的衣架買賣不好做了,一來是自張斌他們離開單幹後,之後的大半個月裡陸陸續續又有不少人先後跑出去單幹,從而造成了各自之間的競爭不斷激烈。
二來,隨著大批次的衣架在市場出現,最初空白的市場逐漸飽和了起來。
畢竟衣架這東西不屬於什麼必需品,也不是快速消費品,在最初市場缺乏同類衣架的時候,宋援朝他們製作的衣架由於顏色鮮豔,用料紮實,價格適中對於市場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市場同類產品的不斷出現,必然導致市場消費力的下降。
這樣一來,為了拉攏生意和搶奪市場,衣架銷售的價格越來越低。
最初宋援朝定下的價格是單個三毛五,一元錢三個。而當張斌和王建軍為了和宋援朝搶奪市場主動降價到每個衣架三毛二的時候,惡性競爭就如同開啟瓶子放出的魔鬼一般出現。
宋援朝把買賣轉手給顧傑後不久,外面衣架的銷售價格就降到了三毛錢一個,等顧傑在宋援朝的授意下結束這個買賣後,衣架的銷售價格再一步下降,跌到了二毛八一個。
再之後,這價格又是一步步往下跌,僅僅半個多月的時間而已,市場上同類衣架的價格已經降到了二毛三。
此外,因為市場對套管的需求增加,江東亮那邊還大幅度提高了套管的銷售價格,由當初他和宋援朝談好的每卷八元三毛不僅恢復到了八元五毛的價格,甚至在這些天經幾次漲價升到了每卷高達十二元的程度。
成本的上升和銷售價格的下降,使得衣架銷售的整體利潤大不如從前,當初宋援朝每個衣架的原料成本在一毛一左右,不包括人工成本的毛利在二毛二,去掉人工成本宋援朝的利潤大約是一毛五到一毛六。
而現在張斌等人的原料成本加起來就達到了一毛五,不算人工毛利只有八分錢,雖然這買賣依舊還有利潤,可整體計算下來反而不如跟著宋援朝的時候來得多,讓這些意圖靠這買賣發財,脫離團體單幹的這些人大失所望。
為了獲得更多利益,張斌等人又耍起了小聰明,開始偷工減料降低成本多賺錢。比如採取更便宜的鐵絲,或者縮短每個衣架的使用長度,從原本一米的用料長度減到0.9米甚至更短。
這雖然可以使成本下降,在同等銷售價格的情況下賺到更多的錢,可這麼一來東西的質量必然也因此下降,老百姓又不是傻瓜,兩種衣架放在一起用肉眼都能看出差距,上了一回當難道還能上第二回不成?沒多少日子衣架買賣就從最初火紅開始變得蕭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