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援朝離開滬海去燕京上學後,廠子裡的情況就每日愈下,隨著勞保用品訂單的不斷減少,廠裡的開工從最初的不足變成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自上個月底開始這種糟糕的局面更甚,廠裡拿到的訂單再次消減,按照原本的產量,這些訂單隻夠廠裡開工不到一週。
這樣的情況讓馬廠長心焦如焚,在這家工廠幹了大半輩子的他早就把廠子當成自己家了,原本恢復生產後工廠狀況開始好轉,再加上後來宋援朝以印刷高考複習資料開始在廠子裡成立了印刷車間,在馬廠長看來現在的廠子是兩條腿走路,一定會比原來更好。
可他怎麼都沒想到僅僅才過去三個多月的時間,廠子就面臨瞭如此局面。
這些日子,馬廠長是吃不好睡不好,原本就不多了的頭髮更是一把一把地掉,整個人憔悴許多。
就算這樣,在面臨工人們對開工情況不足的擔心和責問,馬廠長還必須使出渾身解數向他們解釋和承諾,拍著胸脯告訴他們這些困難只是暫時的,廠裡會很快解決這個問題,並讓工廠恢復正常。
話雖然說出去了,可馬廠長對於這卻心裡沒有底。
校辦工廠的性質和國營大廠不同,廠裡基本都是臨時工,這些臨時工拿的都是上班計時工資或計件工資,一旦廠裡開工不足,對於他們的收入是有著直接影響,大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一個月三十多元的工資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假如不是有宋援朝走之前成立的印刷車間支援著,馬廠長現在甚至連死的心都有了。
可就算這樣,印刷車間的盈利也只能勉強支援起現在工廠的開銷,如果情況再進一步惡化,那麼恐怕馬廠長再無其他辦法了。
為了搞到訂單維持生產,馬廠長這些日子求爺爺告奶奶找了不少關係,但結果就是現在擺在眼前的,在夜深人靜工人下班工廠無人的時候,馬廠長會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苦苦思索工廠的未來,可他無論如何怎麼想都想不出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面臨的困局,這時候他會想到宋援朝,假如自己這個徒弟在的話也許會有辦法吧。
正在這個時候,宋援朝突然就給馬廠長打了電話,在電話裡宋援朝先是問候了他這個師傅,接著就告訴馬廠長他在燕京給廠子拉了點活,問問馬廠長是否願意。
此時,馬廠長哪裡還有當初的底氣?自己這個徒弟來這個電話,簡直就是雪中送炭。詢問了宋援朝這個活是做什麼後,馬廠長毫不遲疑地就答應了下來,並且同意這件事按宋援朝的意思交給李大琪去辦,工廠這邊只要做好配合保證原料和生產就行。
一開始,馬廠長只覺得宋援朝拉來的這個活只是緩解廠裡的情況,而的確也是如此,隨著假領子的生產,廠子裡死氣沉沉的局面得到了好轉,一週前發出去了第一批貨,前天又發了第二批貨,兩批貨下來近萬件,這些訂單給了廠子打了一劑強心針,使得馬廠長終於能夠面對廠裡的同志們了。
可萬萬沒有想,前天剛發出去一批貨今天李大琪就又告訴他燕京又來了一萬件的訂單,馬廠長如何不能喜出望外?
“馬叔,接下來的生產那邊的安排您看是不是……?”李大琪同樣心裡高興,他也沒想到宋援朝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給了這麼大的驚喜。
“生產那邊你不管著麼?具體你看著安排就行,現在這批訂單數量不少,生產時間緊,不行的話直接開三班。”馬廠長一手插腰中氣十足地說道。
“好的馬叔,這個我交代下去,不過……。”
“不過什麼?”
李大琪遲疑了下說:“援朝前面給我來了電話,說接下來的量可能會繼續增加,讓我們做好增加產量的準備。我之前粗略算過了,以我們廠子目前的產量就算三班倒一天也就近千件,這一萬件的訂單至少得生產十來天,恐怕有些來不及。”
“另外,援朝還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面料的問題,零頭布雖然好,可零頭布花樣繁瑣,單品數量不足,裁剪製作上也做不到統一,對於大規模生產也是一個問題……。”
馬廠長緊皺眉頭伸手下意識向口袋掏去,李大琪見勢趕緊先遞過去一支菸接著划著火柴幫他點上。
抽著煙,馬廠長凝神想著,過了片刻道:“人手的問題好解決,廠子裡可以招一批臨時工進來,但是廠裡的裝置恐怕不足……。另外,這原料的問題的確是個大問題,大琪啊,你別站著,坐坐,你有什麼想法不如說出來讓你馬叔參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