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你們知道六十年代香江的工人收入是多少麼?”這時候,秦正國又丟擲了一個問題,見眾人搖頭表示不知,秦正國這才揭開了謎底:“那時候香江普通文員的月工資收入最多不超過三百,一般的新人再一百左右,工人月收入差不多也這個程度,而到七十年代開始,隨著香江的不斷發展,這個標準也不斷上漲,直到現在就成了目前的這種水平。”
“收入多了,對於普通人來說當然好,因為錢多了嘛,有了錢也富裕了,是不是?”秦正國笑著說道,大家同時都笑了起來,當然了,誰都希望自己收入高,都不喜歡低收入嘛,這是人之常情。
就像現在,每個單位每年為了調半級一級工資為名額鬧得不可開交,甚至為了這一個月兩三元的工資拿著農藥,懷揣菜刀登門威脅領導,嚷嚷著如果名單沒有自己就喝農藥或者砍人的人常有之。
等到調工資的正式通知下來後,更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這場面就和封建時代科舉考試差不多,看見榜上有名者當即興高采烈手舞足蹈,呼朋喚友今晚不醉不歸。至於落榜者失魂落魄甚至當場嚎啕大哭者有之,拖著垂頭喪氣的身軀如行屍走肉般離開……。
等大家笑了會,秦正國又道:“這聽起來是件好事,可同樣是一件壞事。因為人們收入的增長導致了生產成本的不斷上升,這樣一來同樣生產一件衣服如果原來的成本是五元的話,那麼現在的成本就會從五元上升到二十元、三十元、甚至四十元……。”
說到這,秦正國向李大琪看去,他們這些人中只有李大琪是主管工廠的,對於這個問題他最有發言權。
李大琪默默點頭,秦正國說的沒錯,就像滬海工廠那邊,目前一件衣服的成本中面料和輔料所佔據的比例是最大的,反而人工成本的比例反而是最小的,其他部分就是倉儲、運輸和流通環節的各項支出了。
如果滬海的廠子和香江的廠子那樣,當工人的工資從目前的每月幾十元一下子增加到了每月上千元甚至更多,那麼在原材料維持原價成本的情況下,產品成本中人工所佔據的比例一下子就超過了其他所有成本,從而拉昇了成品服裝的整體成本。
至此,服裝的價格必須不可能再維持原來的價格基礎,漲價是一定的,要不然生產的越多虧損越多,這樣下去就算家裡有金山銀海都不夠填的。
秦正國繼續介紹香江目前的產業情況,隨著地產經濟的興起和人力成本的上升,香江製造業已經是夕陽西下,許多商人不是轉型地產就是苦苦支撐,守著廠子看不到什麼未來。
如今國內的改革開放興起,倒使得香江許多工廠打了一劑強心針,比如在國內流行的那些服裝、小電子產品和百貨類產品等等,但從長遠來看,這只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
看出這點的人不少,許多香江工廠主趁此機會加大生產,以在香江製造業徹底結束之前撈足好處,也有些工廠主在這種情況下提前急流勇退,藉著這股春風出售工廠,把工廠變現後轉而投到其他行業中去。
秦正國看得很明白,他今天提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想在這時候直接收購一家合適的廠子,然後把裝置從香江搬到鵬城重新設廠。
畢竟香江許多工廠的裝置還是很不錯,大多都是東瀛進口的裝置,無論從裝置本身還是生產效率各方面來看遠優於國內的裝置。何況這些裝置在國內根本就買不到,但在香江收購卻又能以很便宜的價格購入。
收購工廠後,把工廠轉移到內地,尤其是離香江最近的鵬城,不僅能夠保留原本工廠的生產能力,從人力成本方面來說也能最大利益化。
這點,從兩地的收入差距就能明顯看出,而且勞動密集型企業最關鍵的就在於人力成本,人力成本的下降就能使得產品重新具有競爭力,這樣一來無論從那方面來看都是划算的。
“聽起來不錯,可如果收購一家香江的廠子的話得花多少錢?”聽完了秦正國的講述,眾人一時間都沒說話,似乎在消化秦正國所說的內容。
過了片刻,李大琪忍不住問了一句,在場中人他是唯一一個主管工廠的人,自然對秦正國的建議極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