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個時機。
這個時機遲遲不來。
只能繼續等下去。
「沒有人上衙門來,也沒有上藍城王府來,人們僅僅是議論紛紛,僅僅是坐在一起作為談資,卻沒有人做出特別憤怒的舉動。」
這就是朱棖遲遲沒有出面解決這件事的原因。
民意是需要一定時間發酵的。
這個發酵的時間必須要等待,而這也是解決這件事的時機。
可是。
此時的大明王朝絕對不是開放的王朝。
百姓們在經歷安定之後,不想在經歷任何的戰亂。
所以在聽到他藍城王朱棖禍國殃民,為所欲為,貪贓枉法,肆意侵佔良田等等快要跟造反有關的事情之後。
百姓們只是偷偷的流傳,沒有人過來質問他,也沒有人表達出極其不滿的聚眾鬧事的舉動。
這就讓朱棖很難辦。
做過官的都知道。
冷處理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手段。
也就是一件明顯有悖於當下的事情發生之後。
只需要將其咯吱。
然後等待風暴的醞釀。
等待風暴爆發的時候,然後以雷霆手段滅之。
這樣的情況以前他經常看到,也有過使用。
因為這種辦法處理起來就簡單容易很多了。
只要大明的江山穩固,蘭縣一地的亂根本微不足道。
人家只是議論一下,不管是坐在家中還是在鄰居之間議論一下,你不能拿著刀上去說人家有罪。
可若是放任自流,安靜的等待風暴出現,這些人過分的上前來辱罵,上前來搗亂,甚至以死相逼。
那就不好意思了。
該鎮殺的鎮殺,該怎麼解決就怎麼解決。
縱然有再打的怨言,雷霆手段抓一些人,安撫一些人,就能很好的解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