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是大秦的國防需要,更是黔首農具升級的前置。”
蒙毅不僅負有十萬救災維穩精銳統御之責,還肩負建設首家鍊鋼廠任務,便與嬴玉一道趕赴韓地。
“我省的其中厲害,定將第一家鍊鋼廠建起來!”
嬴玉頷首繼續道,“我有個困惑,涵國雖小,鐵山卻是最多,農耕平原也最多。
兵器鍛造天下第一,糧食貯藏也是天下第一,國家雖小,卻可以強。
然而,韓為何會成為弱國?”
“當年申不害和商鞅幾乎同一時期,涵國曾一度強大。”
叔孫通就是活歷史,說了一段韓地的興衰史。
變法之前,幹弱支茂,國家積弱,舊族權臣挾封地自重,私立親軍,豢養門客,聚斂財富,堵塞賢路,使民窮國弱,廟堂汙濁。
但人力、財力、土地皆掌握在貴族豪強手中。
當時最有影響力的是段氏部族、俠氏部族、公厘氏三大貴族。
申不害也是個殺伐果斷的主。
第一天上任,做了周密準備,特意將忠於國侯且也有自己許多朋友的三千精銳甲士從新鄭城外調入宮中,將原來與大臣們裡外溝通、由韓家老統領的宮室護軍調出城外訓練補充。
他決意為變法祭旗,對舊貴族大開殺戒,震懾涵國舊貴族的氣焰,為變法掃清道路。
此舉成功,變法成功。此舉失敗,變法失敗。
至於自己的安危存亡,他早已置之度外。
當時,他雙手捧定一柄金鞘古劍,是涵國定國諸侯的鎮國生殺劍。它塵封多年,光芒已經被邪惡吞噬。
當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段氏部族、俠氏部族、公厘氏三大家族的領頭人斬殺,驚雷閃電威不可當。
隨之,帥兵接收俠氏、公厘、段氏三族封地,城堡摧毀、府庫清理收回,而且將三族的兩萬多家族私兵收編為國家軍隊。
此間,被扣押在新鄭的其他貴族也紛紛交出領地、所欠賦稅以及家族私兵。
一個月內,涵國的府庫因抄家而充盈起來,三萬多私兵也大大增強了涵國兵力。
申不害認為,整肅吏治後必須立即著手整肅軍兵。他向韓昭侯主動請命,自任涵國上將軍,將貴族私兵和原有國兵混遍,開始了極其嚴酷的訓練。
涵國開始動盪起來,喚起了生機勃勃的活力,也引起了六大戰國和各種隱秘力量的警覺與密切關注。
申不害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同時,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
所以戰國時代,涵國冶鑄業是比較發達的。當時就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
申不害相韓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涵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但是,申不害的變法維新卻有著非常大的弊端,也開啟了‘陰謀詭計’治國的先河。
因為,變法維新的方式為術治,其成效壓根經不住人類的歷史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