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春意盎然,草長鶯飛的季節,果樹還未開花樹皮都被人剝開直接啃了,一眼望去,全是一片淒涼景色。
馬車內嬴玉的看著這一切,原本自由歡快的心情頓時沉重無比。
只見路人眼裡的戒備無助已然定形,包含看向野戰鐵騎,毫無波瀾,麻木或空洞,似乎變成了所有人最統一的眼神。
稚子偶爾露出天真無邪笑容的時候,就是從蓬頭垢面、枯瘦憔悴的母親手裡接過她不知從哪裡揣出來的一點黑乎乎的食物殘渣。
只有這時,面容憔悴不堪的母親才會溫柔的摸摸孩子的頭,露出一個疲憊卻溫柔的泛著淚花的笑容。
……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泗水,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感慨間,嬴玉不禁吟誦起後世的一首詩。
琴清看向車外,又看向眼前的男子,以往那種高在雲端的澹漠,多了一絲動容,透著悲天憫人的傷感。
“大秦已統一天下近九年,這百姓怎的還如此之苦?”嬴玉沉聲不解,“如若不是親眼所見,真不敢相信。”
落後的生產力,六國餘孽及世勳強取豪奪,大興土木修建長城、馳道、靈渠,對外的軍事擴張,加上酷烈的刑罰,已經讓大秦這輛巨大沉重的戰車不堪重負。
暫緩停止擴張,放緩修建國防軍事,柔化秦法等修養生息的大策畢竟才出臺,而這輛戰車的巨大的慣性,卻反映著無比的真實。
“九公子,你說陛下知道他的子民如此之苦嗎?”
琴清手指輕攥,絲帕頓時絞變了形,儘管此種場景不是第一次間,但每次遇見都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唉!他看到的,或許都是他想看到的。又或許手下隱瞞,看到的都不是真實的。”
長城堪稱千古偉業,僅高速公路就有九條,靈渠一直惠澤後世近兩千年。
甚至驪山帝陵,都是始皇為後世留下的遺產。
始皇的出發點是錯的嗎?
除了帝陵,可以說沒有一件是為了自己。
但,他的子民理解嗎?認同嗎?
絕不。
後來,在胡亥、趙高變本加厲的苛政下,一旦有人揭竿而起,在六國餘孽的扇動下,便一呼百應。
憤怒的岩漿終將噴發,用鮮血澆灌這片古老的土地,或許帶來新生。
果真帶來了嗎?
堪稱歷史文明大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