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著王城破敗若此,整個城市沒有精氣神,一片冰涼竟是驟然滲透了身心。
韓國都城新鄭座落在洧水北岸。城池不大,歷史卻是悠久得很。相傳這裡曾經是黃帝的都城,留下了一個有熊氏城墟。
周宣王時封了他的弟弟姬友做諸侯,國號“鄭”,封地在華山以東,史稱鄭桓公。這鄭桓公眼光頗為遠大,在周幽王時見西周國運大衰,便將封地中心城池遷徙到華山以東近千里之外的穎水洧水之間,遠遠躲開了災難即將來臨的鎬京。
到了第二代,鄭武公率領臣民,將黃帝廢墟一帶的荒蕪土地全部開墾出來,並在黃帝廢墟上建立了一座大城,定名為新鄭。
從此,小小鄭國日益強大。到了鄭莊公時,鄭國竟是稱霸一時,天下呼之為“小霸”。誰想自鄭莊公之後,鄭國便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戰國初期,鄭國第四百二十一年的春天,也就是公元前三百七十五年,終於被新諸侯韓國消滅。
韓國原都城在黃河西岸的韓原,滅鄭後便將韓國都城南遷新鄭,遠遠離開咄咄逼人的魏國安邑。
然而,天下事頗多迷惑處。韓國南遷後國力便漸漸衰弱,新鄭也蕭條冷落起來,連鄭國時期表面的繁華侈糜也沒有了。
“新鄭緣何與咸陽的差距如此之大?作為舊國都。甚至連櫟陽也遠遠不如啊!看來,整個戰國,也只有商鞅變法最是徹底,才有了秦國的強大與富庶!”
大型青銅戰車隆隆碾過長街,零落匆忙的人群連忙譁然閃開,竟沒有一個人好奇羨慕,駐足圍觀。
嬴玉見此,給熊蠻等人安排了一番,解下官府,一身便裝,帶著同樣簡服的小小走向大街。
“這位老先生,麻煩問個事?!”
嬴玉下馬攔住一穿著麻布長衫的儒生老者,先給出一吊錢。倒不是不願多給,錢帛有時會害人命啊!
“官爺,錢使不得,使不得……”
麻衣老者慌忙推脫,看嬴玉真誠要給,還是接過了吊錢,仔細的裝好,然後道,“看架勢,官爺是從外地來的?”
“是的,我們從大梁來,想在這新鄭謀點差事!”嬴玉道。
“差事?”
老者看在一吊錢的面子上,靠近嬴玉,壓低嗓門道,“在這新政,生意不好做啊?!
這新政大戶聯手,吞噬土地近半,換句話說,一個縣的過半農人都在為大戶傭耕。
加之天災,農人苦不堪言。
你看這商街,也被大戶佔了一半,不如牲畜屠宰業,那是被地痞全部壟斷
其他的幾座縣城也幾乎如此。”
“現在的災情如何?聽說,朝廷專門派人來救災,饑荒解決了嗎?”嬴玉問道。
“給幾頓飯吃,能解決啥問題?”老者道。
“有了吃食,便可續命,便可自力更生搞耕種……便不是就緩過來了?”嬴玉不解問道。
“田都沒有,搞什麼耕種?況且也無水源。”
“這話怎麼說的?大秦律法,每丁百畝耕田。如何能沒了?”嬴玉大皺眉頭,震驚道。
“一言難盡也!”老者一聲長嘆,“說起來,法是好法,官是好官,皇帝也是好皇帝。可法也好,官也好,皇帝也好,管得了白晝,管不了黑夜呵。
律法明令,每丁百畝耕田不假,但都叫人撬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