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姑娘穿這身衣裳赴沈家壽宴,定會驚豔全場,姑娘會成為所有人的焦點。”
季明瑤搖了搖頭,“這是送給沈娘子的禮物。”
汀蘭肉痛不已,“那這件衣裳應該很貴吧!我在京城都從未見過如此華麗的緞子。”
季明瑤經營錦繡坊時,汀蘭曾經陪著她跑遍了整個京城的坊市,自然也見過不少好東西。
就連陸文瑾送的那件絲絨嫁衣也不若眼前衣裙耀眼。
“這是月華錦。”
能織出這般美的錦緞也多虧了尤琴芳,自她抱著牌位出嫁張府後,便打算繼承夫君的遺願,盡可能地造福百姓。
她辦了託孤院,辦學堂,讓那些無父無母的孤兒有一方庇護的天地,讀書求學。
季明每天陪著表姐去託孤院,整天同那些孩子打交道,
裡面有一位做工的老婆婆。季明瑤見她雖然穿得樸素,但她的衣裙上的繡著花鳥蟲魚,花樣也格外精巧別致。
老婆婆看了她的手藝,便說:“姑娘做的衣裳華麗,繡工亦是上等,這般的手藝在京城會受人追捧喜歡,但在清河縣卻賣不出去,姑娘若是不信就跟老婆子打個賭,賭贏了,你便給我二百兩銀子。”
當初錦繡坊生意紅火,但前來買衣裳的都是王公貴族,平頭百姓不會光顧。
王公貴族不多,百姓才佔大多數。
季明瑤點頭答應,“若是婆婆輸了,便收我為徒,教我如何染出婆婆身上的布料。”
那老婆婆自信說道:“我不會輸。”
最終,還是季明瑤打賭輸了,百姓選擇成衣時會選耐髒耐用的布料,季明瑤挑選綢緞的顏色和耐用性都不行。
但老婆婆還是收了季明瑤為徒,見她態度謙遜,勤奮好學,又見季明瑤天生對美的感知能力不錯,婆婆還將那失傳已久的“月華錦”的織染方法教給了她。
前朝宮裡有位絲織匠看到雨後天邊的彩虹,受到了啟發,用高超的技藝織出了如彩虹般絢爛多彩的錦緞,那錦緞猶如月光般華美,月華錦名字由此而來。
“只是這工藝頗為繁瑣,我也只摸到了皮毛,織出的錦緞只有兩種顏色。”
“不過可藉此為錦繡坊的重開,吸引客人前來。”
汀蘭問道:“所以姑娘是想借助沈娘子的壽宴送禮,將月華錦再問世的訊息傳出去。”
季明瑤笑道:“正是。”
此番回京不僅為了重開錦繡坊,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尤琴芳在整理張旭的遺物時發現了一本賬冊,張旭被人強行帶走時,正在伏案寫信。
信上只有兩個字,東宮。
尤琴芳懷有身孕,身體虛弱,無法進京,季明瑤提出將這本賬冊帶回京城,想辦法親手交到太子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