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今之計只有孫女去從軍了,不求建功立業,但求活著回來!
第二日,洛蔚寧讓洛寶寶措辭寫一封領賞信,信中表明從軍的意願,希望投在神衛軍營中。然後親自到魏王府,把信交給王府僕人,指明一定要交到林柱將軍手上。
隔了五天,神衛軍的募兵帖就送到了鴻鵠院,請她十日之內收拾行囊到軍營報道。
三月正是草長鶯飛時節,陽光明媚,晴空萬裡。
清晨,洛蔚寧穿上那身醒目的黑色短褐,背上包袱,手握紅纓槍,含淚別過家人就出門去了。
傳聞開封擁八十萬禁軍,屯兵於開封城以及京畿各路,分殿前、侍衛二司統轄,二司又分步軍、馬軍司,與殿前司合稱三衙。殿前司各衛和上四軍中的步軍神衛,馬軍龍衛均屯駐在開封城四面郊區。
洛蔚寧要奔赴的神衛軍營在南郊,與她居住的鴻鵠院遙遙相對,所以她招呼了一輛馬車,載著她到南郊。
馬車在官道停下,洛蔚寧看著手上的募兵書,按照地圖上指示的方位,沿著小路步行約莫三裡地,終於瞧見了營寨。
寨樓由竹木搭建,看起來約兩丈高。
兩面鮮色旗幟插在樓頂,明黃色的旗幟寫著漆黑的“周”字,另一面赤旗,上面書“神衛”二字,迎風招展,威赫凜凜!
樓臺上兩名戴笠子,穿甲衣計程車兵筆直地挺立,正在認真站崗。
而樓下門口旁邊也有四名士兵把守,旁邊擺了書案和椅子,坐著一個登記新兵的人員,兩個同樣揹著包袱的新兵正在排隊登記。
洛蔚寧看著軍營的景象,心情變得複雜,既期待從軍生活,也為茫然的前途擔憂。
手握緊了槍杆,轉頭看著這柄槍頭磨得錚亮發光,槍杆嶄新,纓穗鮮紅的紅纓槍。
這杆槍的槍頭是奶奶年輕時候用過的,北上的路上一直帶在身邊,連最困難的時候也捨不得賣掉,或許冥冥中註定,她會用到。
而槍杆則是前幾日奶奶親自去集市上挑選的上好槍杆。
當奶奶把這杆完整地交到她手裡的時候,對她說,既然必須入軍,就要肩負起將士的責任,保護百姓,盡忠報國,別辱沒了這把槍!
她又抬頭看向寨樓中央的匾額,上面刻著兩個燙金大字“神衛”,臉色平靜下來。
既來之,則安之。
命運指引她入軍,與其抱怨抗拒,不如利用好武功,在軍營好好活下去。起碼她還能留在汴京,等她所等的人!
【??作者有話說】
週六應該不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