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兩人來到西門外,發現此處景緻和其他城門外別無二致。除了入城的隊伍排成長龍,附近還聚集了許多無家可歸的難民,他們都沒有通行路條,面對城門搭起長長的廊棚,帶著孩、老人席地而躺,為的是朝廷開恩收容他們入城。
不知過了多久,難民棚裡一陣躁動,原本躺著久久不動的難民紛紛坐起來,接著拿起碗,攜老扶幼跟著人流而去。
柳澈和洛蔚寧疑惑地望著他們。
柳澈忍不住嘀咕,“他們去哪了?”
這時候,一名茶肆夥計小跑回來,臉上帶著燦爛的笑容。他胸前掛著一寬而扁的木蒸籠,裝著熱騰騰的包子,上面還鋪著蒸包子的那層白布。
他回到蒸籠旁對老闆說:“當家的,今日不必做那麼多包子了,北門那邊有人施粥,賣不動咯!”
看著夥計解下蒸籠,柳澈抬高聲音問:“這位兄弟,什麼人在北門施粥?”
夥計笑道:“聽說是楊家,汴京有名的醫家,族中許多人在宮裡當禦醫,果然還是大夫心善!”
洛蔚寧聽到楊家兩個字後,陡然震驚,整個人都僵住了,腦子頓時一片空白。過了半晌才猛然驚醒,望向柳澈。
“看來這粥是為你而施的!”
柳澈也激動地笑了,有點意料不到。這件事起碼讓她得到兩個資訊,一是楊晞已然得知洛蔚寧還活著,故意在北門外施粥,為了把洛蔚寧吸引過去,還大肆放出訊息;二是,那日李超廣一定看見了她們,是他把訊息告訴楊晞的。她想……以楊晞縝密的心思,不至於被李超廣利用來抓捕洛蔚寧,只有一種可能,那便是李超廣並沒叛變。
然而當她從思索中回過神來,高興地準備把自己的判斷告訴洛蔚寧的時候,卻發現眼前的座位空了。
“洛蔚寧?”
她回頭一看,對方的背影都離開了五步遠。
“豈有此理,也不等等我!”
她猛地站起來,順手擱下幾枚銅板,然後拔腿追向洛蔚寧。
洛蔚寧腳步匆匆,柳澈比她矮上一截,小跑著才勉強跟上了她。她們很快來到北門外,果然,除了等候進城的兩條隊伍,還多了幾條隊,男女老幼皆有,許多人頭發散亂,衣衫骯髒,無一不拿著一個空碗。
洛蔚寧並沒失了理智,警惕地環視四面,瞧不出有埋伏的痕跡才擠出難民隊伍,柳澈艱難地緊隨其後。
“別走那麼快,等等我!”
話音剛落,柳澈就撞在一堵人牆上,吃痛地啊了一聲,抬起頭,發現洛蔚寧僵立原地,目光盯著前方。她摸著被撞疼了的鼻子,走到洛蔚寧身邊,順著她的視線看去,很快就出現一抹淡藍色的倩影。
施粥棚下,隊伍共有六條,楊晞和另外幾名楊府族人親自掌勺給難民施粥,旁邊有櫻雪幫她打下手。
無論周遭多少人,多少聲音,洛蔚寧全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目光只剩下楊晞忙碌的身影。她的巺子和從前一樣,喜愛穿一襲藍色常服,只是身形變消瘦了。雖然她對面前的每個難民都露出柔和的笑容,可不難看出,一張像幽蘭般漂亮清雅的面容添了許多憔悴。在她昏迷在床,或是在山上養傷的那段漫長日子裡,她究竟經歷了什麼?
想到此處,洛蔚寧心若刀絞,眼中漫上了淚水,眷戀和思念穿過淚水,緊緊地附在楊晞身上。
只見每個難民走到楊晞面前,楊晞的動作都會頓一下,認真地把目光停留在難民臉上。然後每過一會,她就會抬頭遠眺,在人群中尋覓著。
洛蔚寧和柳澈知道,這些動作全是為了洛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