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二顧茅廬
因為軍令突然,宴崇山率領八千兵幾乎是連夜集結、啟程,沒有做太多的準備。
這裡所說的準備便是八千士兵所需要的糧草,劉闊竟然只讓他們帶了七日的。
對此劉闊還振振有詞:“兵貴神速,過多輜重只會拖累行軍的速度。
七日之後我定會親自帶著兩萬大軍與足夠的糧草與我兒接應,大兒不必多慮。”
當時的晏崇山面對劉闊這般言辭根本無法說出什麼,就連益州軍其他將領也不覺得劉闊的這種安排有什麼問題——
主公只是讓宴將軍領兵驚擾打亂孫大海的兵力集結、而後潛伏在安化而已。
之後的主戰定然是他們與宴崇山的八千精兵一起,以二萬八對三萬兵,優勢在提前打亂對方安排的他們!
當然沒人會想到劉闊此舉包藏禍心,畢竟他送出去的這一隊人馬絕對是精兵中的精兵啊:
益州軍戰力第一的宴將軍、天下第一謀士姜寰清、還有小先生沒來之前也算無遺策的周先生,就連搭頭屠七也是難得的神射手,怎麼不是必勝的隊伍呢?
但實際如何,卻只有被派出的這四人自己心中清楚。
既然劉闊要求宴崇山領兵殺孫大海一個出其不意,那宴崇山他們這些人就只能在夜間行路、白日裡避到林邊遠郊隱藏行跡。
古時大部分人都有夜盲症,無法在夜中視物。
但軍中也會特特留下眼神極好的、能在夜間認路的老兵、或者特殊兵士給大部隊帶路。
此時城外偏僻安靜的土路上,八千士兵沉默而有序地跟著前方計程車兵前行。
雖然連夜行進,但沒有人有任何不滿與懷疑。甚至這些士兵們心中還帶著幾分隱隱的期待——
若是此戰勝出,那整個益州便安寧了,他們絕大多數的人的家中也就無憂了。
只是在隊伍的最前方領著三百騎兵的宴崇山卻面無表情,他看著漆黑的前路忽然就覺得自己未來的路也像這前方的路一樣,看不到光明與盡頭。
片刻之後,他轉頭去看騎著白色毛驢在夜間十分顯眼的姜山。
“……小先生為何一定要讓我帶著這三百騎兵?”
這三百騎兵原本劉闊並沒有打算讓他帶上。
給出的理由是三百騎兵太少,沖鋒不夠數量、普通行進的話在都是步兵的隊伍之中又無法和隊伍保持同一步調。
不如留下和主力拼湊成兩千騎兵的沖鋒兵,更有戰力。
但姜山卻在那時開口:“兵貴精而不貴多。
聽說這三百騎兵都是宴將軍親自訓練、久經沙場而歷練出來的,哪怕人數偏少在沖擊和打亂敵人軍隊佈置之時也有奇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