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入巷戰計程車兵,平均存活時間不到24小時,中下級軍官也基本活不過3天!
雙方爭奪推進的單位,是用米來計算的,根據相關人員回憶,當時蘇軍和德軍對火車站的反覆爭奪次數,駭人的高達13次!有時候轉角都能清楚聽見敵軍的呼吸聲!
斯大林格勒堪稱近代戰爭史上最為殘酷的巷戰,參戰雙方總傷亡人數超過200萬!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
近些年來,米粒堅透過營銷手段將自己渲染為了二戰的功臣。
許多年輕人在被問及二戰的轉折點的時候,甚至會回答出諾曼底登陸戰,亦或者是珍珠港這種離譜的東西。
在斯大林格勒爆發的時候,整個盟軍的前景還是一片黑暗。儘管德國在莫斯科遭遇了一次失利,但他們依然還具備著橫掃歐陸的能力。
蘇聯付出了上百萬人的代價,成功將不可一世的德軍擊退,才讓盟軍軍隊心中燃起了勝利的希望。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德軍在東線遭遇的最大敗仗,從裝備與軍力角度而言,德軍絕大多數的精銳跟裝甲部隊都在東線,這一仗,幾乎把德軍東線戰場的脊樑打沒了。
從士氣上來看,如果說莫斯科的失敗是天氣原因的話,那麼斯大林格勒的失利便讓德國人再也找不到藉口。
戰無不勝的德軍遭到了重大的打擊,士兵們也不再擁有每戰必勝的自信。
最可怕的是,軍隊中的消極心態迅速傳回了德國本土。不僅士兵失去了信心,整個德國也開始對元首產生了質疑。
這種微妙的心態逐漸發酵,最終醞釀出了1944年的刺殺元首案。雖然刺殺失敗,但德國的內部矛盾卻已然完全暴露,德國再難以扭轉局勢。
歐洲戰場來到1944年時,德國的失敗已經成為定局,戰爭幾乎已經沒有了懸念。
不在最關鍵的1943 年投入歐洲戰場,而是在44年蘇軍大反攻的時候投入打了一場“痛打落水狗”的投機戰爭。
犧牲不想犧牲,到了戰局明朗的時候再跳出來,想要搶那兩千多萬人的功勞,甚至還想抹去他們的存在,何其卑劣。
1946年二戰結束西方國家做過民意調查,56%的歐洲人認為蘇軍對歐洲貢獻最大。
後來經過西方媒體不斷洗腦,到80年代,只有24%歐洲人認為蘇軍貢獻大。再這樣下去,估計敦刻爾克大撤退都要變成二戰轉折點了。
再說回巷戰,在平原上,步兵根本沒有面對這坦克與飛機火炮的可能,所以在面對這個方面的劣勢,會很快投降。
但是一旦進入巷戰,火炮與坦克受到限制,那麼能用的,就只有人命了.....
如果逐個建築搜查,就要面對肉搏等室內戰鬥,這種情況下,裝備優勢不大,更加考驗敵我雙方士兵的心理素質和戰鬥技巧。
而心理素質以及不斷死亡鍛煉出來的戰鬥技巧,就是玩家們的優勢,更不說那可以不斷復活的能力。
可以說,巷戰,就是專屬於玩家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