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基地中遺留的武器,一共有三把,我原本以為這應該就只是一把普通的大型號的狙擊槍,但在透過對於這槍的解析後,我發現內部有一些儲能元件。
這應該是一種相當高階的動能武器。”
“什麼武器?”臨城好奇的問道。
“電磁炮。”特斯拉說。
電磁炮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產生的安培力來對金屬炮彈進行加速,使其達到打擊目標所需的動能。
與傳統的火藥推動的大炮,電磁炮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可以非常輕易的就將炮彈加速到音速。
不過,很多人將電磁炮理解成一種能量武器,射出的是某種電漿能量。
但實際上,它是動能武器,是利用電磁能量對於金屬彈丸的加速。
20世紀初,就有人提出利用洛侖茲力(電磁力)發射炮彈的設想。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德國和日本都曾研究過電磁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其他國家也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
所以對於電磁炮,除了來自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這些科學家們都不陌生。
“竟然能縮小到這種地步嗎。”愛因斯坦看著特斯拉手中的電磁炮低聲輕喃,“原理是什麼?”
“電磁炮是涉及許多產業的武器,很多人以為電磁炮的難點在於能量,但實際上,不計算能量消耗的話,電磁炮的需要的能量其實不多,以69年的電池技術提供能量並不困難。
真正的問題在於瞬時功率,用來比喻的話,那相當於需要用電池在一毫秒的時間內瞬間帶動三千臺滿功率電磁爐,然後再瞬間熄火,而且還需要爆發至少十次。
而想要滿足這一點,電磁儲能技術是最合適的,它是充放電最快的技術,也就是所謂的超級電容,先充電,再放電。但是對電容的要求也很高。”
“何止是很高。”普朗克說,“想要應用到戰爭中,除了瞬間釋放的功率,還得適應沙漠劇烈溫差,叢林高溼度,海洋高腐蝕,高原劇烈紫外線各種亂七八糟環境。
還得可靠,得防水防塵防震動撞擊,還得電量損失小,至少能放好幾天。”
“這把電磁炮內部使用的就是電磁儲能技術,使用的是碳奈米技術製造的超級電容。
不過,超級電容的壽命即使再長,它也不可能支撐近一千年,這電磁炮主要損壞的地方就是這裡。
按照常理來說,想要再造背後需要相當龐大的電磁工業。
但對於我們來說,以太粒子可以控制合成,而且林諾博士的大腦中也剛好存在這一技術的詳細資料。
憑藉我們現在的技術,用以太粒子複製應該不難。
然而不只是電容,這把槍炮同時還使用了超導儲能。”
“超導材料嗎,倒也不意外,熱核聚變的超高溫需要靠磁約束,超導體產生的強磁場可以作為“磁封閉體”,將熱核反應堆中的超高溫等離子體包圍、約束起來,然後慢慢釋放。
這個時代既然已經存在熱核聚變,也就意味著超導技術有了極大的進展。”愛因斯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