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工廠裡,有一群專門給產品加鐳的女工。
這在那個時代,可是非常受歡迎的工作,不僅工資高,還能接觸到鐳。
女工們都用尖頭的毛筆,為物體表便塗鐳,為了保持毛筆的尖銳,她們經常用嘴嘬,但她們反而為此沾沾自喜。
這些女工即使死後骨頭都能冒綠光,下葬的時候都得用鉛棺。
放射病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慢慢積累的,這種時間差也讓當時的人即使得了病也很難迅速將其歸咎到鐳身上。
而且鐳是一種非常非常稀有的元素,加在這些產品中的鐳比例相當少,這就更加延緩了時間。
提取一克鐳,大約需要三噸鈾礦。
被提煉完畢的鈾礦石堆積如山,成了沒有價值的廢品,從而催生出“物美價廉”的民用鈾工業。
戰爭期間,鈾都被徵用製造核彈,商家用貧鈾繼續製造鈾產品。
20世紀2040年代建造的房屋和公寓中,約有25%的浴室和廚房使用鈾瓷磚。直到今天,這些房間也能夠讓蓋革計數器發出尖叫,並且在夜間發出鬼火般瑩瑩的綠光。
他們還徹了學核武器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還曾經發行過貧鈾兒童玩具,高靈敏度的氣體電離探測器、3個棚極電、4個鈾礦標本等等。價格在500美元左右。
當然最“受歡迎”的鈾產品,非鈾玻璃莫屬。
鈾玻璃在自然光下呈現出橄欖石般清澈的黃綠色,在紫外線下又比翡翠更綠,實為製作首飾的佳品。
可以將鈾胸針別在胸口,將鈾吊墜掛在耳垂上。
特別是鈾戒指。
鑽戒不能帶來永久的愛情,但鈾戒能,
只要死得夠快,就不會有七年之癢。
某種意義上,它還真能治病,將人殺死了,自然就不會有什麼病跟細菌感染到人類,從根源上解決了問題。
很多人以為這些東西在現代已經不存在了。
然而……那只是他們小瞧了所謂的資本。
這些東西只不過換了一種存在的方式罷了。
俗話說的好,錢沒了可以再賺,良心要是沒了……那就賺的更多了。
在那個自由國,很多的藥都含有成癮性。
就連感冒沖劑和維生素這種非處方藥都有可能含有成癮性物質……
可以說除非你一輩子都不得病,否則遲少會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