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廬河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一時間滿城居民紛紛出門奔向十二個放糧地點。
因為今年大梁鉅變,致使物價飛漲,百姓手中的錢財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特別是姬星下令重新繳納賦稅後,多地百姓家中的糧食被一掃而空,更讓這種情況雪上加霜。
與此同時,瞅準時機的各地商賈一邊加緊囤積糧食,一邊肆無忌憚的提高糧價,使百姓手中的錢財越來越多的流向他們手中。
楊繼在時,雖然對商賈的此等行徑多次打壓,可因為這些人背後關係複雜,所以效果並不明顯。
萬般無奈之下,楊繼只能把主意打到了庫糧頭上。他準備等眾商賈準備大肆賣糧之時將庫糧一併放出,給眾多黑心商人一個措手不及。
只是天算不如人算,還不等實施計劃,楊繼就被李劍俘虜。
攻下廬河後,楊繼原本準備打壓商賈的糧食也落在義軍手中,這才是李劍敢開倉放糧的本錢。
看著往外搬運糧食計程車卒,魏無忌皺了皺眉:“府糧再多,也有吃完的一天,現在離秋收還有四個月,這段時間裡,百姓一旦沒有了糧食,你覺得會發生什麼?”
李劍道:“如今我們是匪不是兵,有些事哪怕做了,也不會有人指責我們。雖然我們手中的糧食就這麼多,可我聽說城裡有些商家為了銀子可是不擇手段。”
見魏無忌沒有出聲,李劍繼續道:“百姓最恨的是什麼?就是那些不顧百姓死活奸商,在他們眼裡只有錢,除此之外什麼都是假的。”
魏無忌道:“你可是剛剛頒佈安民告示,說手下士卒不拿百姓一分一毫,怎麼這麼快就改主意了?”
李劍衝著魏無忌豎起大拇指道:“不愧是瀝水侯,我發現不管什麼事,都不能和你多說,一說多了你就知道我要做什麼。”
魏無忌笑道:“一旦這麼做,你這安民的告示可就廢了。”
李劍道:“你也太小看我了,這點小事還能難得住本侯?你就瞧好吧。不過這事不能著急,要不然會被人看出破綻。”
十天過去了,不管是薊陽還是禹都,都沒有絲毫動兵跡象,好像廬河仍在大梁的掌控之中,如此反常的情況倒讓李劍有些心虛。
為此他不但派出細作打探訊息,而且還動用偵緝司的力量刺探任何可能的情報,可始終仍是一無所獲。
這天,剛和魏無忌探討完軍情,一名士卒進門稟報:“啟稟大人,太守府外有幾百鄉親求見。”
李劍奇怪道:“什麼事?”
“鄉親們說城內有商會私自囤積糧食,妄圖運出廬河,交於梁軍使用。”
來到大堂,李劍並未落座,而是直接跑到門口。
見百姓湧入府門,他緊跑幾步抓住為首老人的手道:“老人家,什麼事還要您親自跑一趟?只要吩咐一聲,我即刻就會到您家裡聆聽教誨。”
老人道:“大人,老朽此來可不是為了私事,而是為了全城百姓。您請上座,聽我將事情原委一一道來。”
李劍攙著老人到了大堂,命人搬過兩把椅子,面對面坐下道:“老人家,有事直說就好,我們不是朝廷官員,沒必要擺那譜。”
老人道:“大人,你可知廬河已是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