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宮陷入水深火熱時, 案子一直都沒有進展,民間製造煙花的商戶多年為宮城的煙花宴提供煙花,一直以來都沒有分毫問題,而那些煙花被採購入宮後便被封存在內侍省的庫房中, 直到除夕當晚才被人搬運到乾坤宮,從出庫到安放,都是在眾目睽睽之下, 若有人敢對其動手腳, 只怕是自尋死路。
若說會有什麼時候被人動了手腳,那便是在燃放時, 但那七個內侍都聲稱他們七個人雖然都也可能碰到過那個將慶王炸傷的煙花筒,但更重要的是要各司其職, 所以並未留意其他人究竟做了些什麼, 以至直到初二的暮晚, 明鏡局都還沒有查清那個煙花筒究竟沒有沒問題。
但好在慶王偷偷自個兒爬到高臺的原因似乎已經清楚了, 所以也算對皇後有了一個交代, 讓卓司鏡和莫掌鏡在鳳棲宮少受了些責罰。
梁辰紫在審訊除夕那日曾與慶王說過話的宮人時, 發現長麗宮的一個約有三十餘歲的掌燈宮女似乎有些躲避, 便刻意對她關照了一番, 後來那個宮女果然支撐不住, 說了實話。
原來, 那個名叫尹三孃的宮女原是胡妃從胡家帶過來的,曾經是長麗宮的掌事宮女,後來做錯了事而被胡妃貶為了掌燈宮女, 素日裡與慶王也算親厚,所以慶王那日問她胡妃以前可有什麼喜歡的物件,他好準備了送給母妃做生辰禮,而尹三娘也便如實說胡妃娘娘在閨中時其實最喜歡煙花,她的父親每每到了她的生辰時總會派人去買來些為她慶賀生辰,而那時娘娘便是最開心的,只是因為慶王見不得明火,所以已經多年不曾在生辰時見過煙花盛放了。
尹三娘自稱她是實話實說,當時只是在誠實地回答慶王的問題,並沒有想到向來怕火的他竟當真會鼓足勇氣去煙花宴上偷煙花,所以害怕因此擔責,故而剛開始時不敢承認。
若她所言非虛,那慶王爬上高臺的原因倒也明瞭了幾分,只是細想之下還是疑點重重。
依著慶王素日裡的品性,即便他想在他母妃的生辰燃放煙花以示孝心,也不至於在煙花宴做出竊取之事,大可名正言順地向皇帝求去幾只煙花筒。再說,他又怎知乾坤宮假山的東面還有一個入口?
若不是被人挑唆,那倒是奇了。
梁辰紫派人查到,那個尹三娘似乎是胡妃的父親特意為她入宮挑選的隨同人物,那時她的年歲雖然比胡妃大不了多少,但卻頗有些本事。後來,雖然她在胡妃剛入宮時甚受重視,但在慶王三歲那年便被胡妃以一個尋常藉口將她從一宮掌事打發為了掌燈,而且這些年來並未再得胡妃青睞。剛開始的幾年,她還時不時地找胡妃娘娘哭訴,想以往日的情意使她迴心轉意,好將她重新掌權,而胡妃原對她並不怎麼搭理,後來見她有時也會打慶王的主意,見勉為其難見了她一面,並單獨與她長談了許久,自那以後,尹三娘便老老實實地做她的掌燈,一直兢兢業業中規中矩,在長麗宮並不起眼。
但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也許她其實早已對胡妃懷恨在心,所以一直都在伺機報仇,而挑唆並引誘慶王爬上高臺去偷煙花的很可能也是她,畢竟她在宮中已久,偶然聽說過假山上打還有個東入口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更何況,除夕那日,除了唐虎之外,慶王便與她一人獨自說過話,並沒有人聽到他們當時說了些什麼,倘若的確有人在慫恿慶王,那她的嫌疑的確很大。
所以,梁辰紫將長麗宮的其他人都遣了回去,將尹三娘留了下來。
蘇薔雖覺得她的推測並不無道理,但還是有些疑惑。
尹三娘應該很清楚,如今慶王傷勢那麼重,一旦她承認了很有可能是她的那番話導致了慶王受傷,那無論她是否有意,她都逃不過一死。若她當真是為了報胡妃對她的疏離之仇,那她怎能斷定慶王一定會在拿到煙花時受傷,又為何會這麼輕易地承認了她與慶王之間的對話?
這個尹三娘,出現得也未免太容易了,好似是特意送給了被困在孤島中無路可去的明鏡局一艘帆船。
可這艘船究竟前往何處,只怕如今沒有人知道,畢竟船不是她們的,舵自然為別人所掌控,豈是她們能說了算的。
所以,看得出其中端倪的不僅僅是她,但卻無一人在那時提出質疑,畢竟連司鏡不曾開口,她們說了又有何用。
但尹三孃的出現顯然是一個好的開端,那日暮晚,又有兩個至關重要的線索被找到了。
仵作門在從煙花宴的現場帶到明鏡局的物證中,有從高臺上搜羅過來的煙花碎屑,量大而雜亂,她們用了幾日,才發現那裡面除了做煙花時需要的紙屑與硝石等物外,還有兩件原本不該出現的東西碎屑。
一種是瓷器殘渣,另一種是一些白色粉末。
瓷器的殘渣雖然並不完整,但在大致拼湊後可以看得出那是一個如同巴掌般大小的白色瓷瓶,而且從材質來看,應該是宮中的物件。
而那些白色粉末,據仵作門查證,是生石灰遇水後生成的。
“石灰岩經大火鍛造後能被燒制為生石灰石,而生石灰遇水後會生熱,甚至自燃,”錢九凝在將兩件物證呈上去後,在莫承的示意下謹慎地道出了自己的推測,“若是煙花筒中被藏了生石灰,而又有人將水倒入其中的話,那便很有可能會引爆煙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