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深宮女神探> 第170章 煙花遲暮(十一)祈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0章 煙花遲暮(十一)祈福 (1 / 2)

之後的兩日, 雖然胡妃仍然繼續陪著慶王,明鏡局也在卓司鏡稟報過皇後娘娘後不再為難於她,但卻還是在長麗宮外佈置了人手,不許人進去, 也不讓人出去。

但是長麗宮那兩日一直風平浪靜,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倒也讓人省心。

但這件案子不過只是看起來再無風波了而已, 到了第三天, 明鏡局還未來得及有所動作時,皇後娘娘的一道懿旨突然從鳳棲宮傳了過來, 說是胡妃娘娘在之後的五天內要在長麗宮為太皇太後齋戒祈福,不能見外人, 也不能出去, 所以讓她們先莫要輕舉妄動。

皇後娘娘的那道懿旨來得莫名其妙, 可明鏡局也唯有遵從, 只是繼續派人在長麗宮外盯著, 不再有所行動。

不久之後, 王子衿帶回了從外面打聽來的訊息, 原來昨夜子時剛過, 欽天監的監正便以天降異象為由急匆匆地入了宮並求見了皇帝, 說他在夜觀天象時驚然發現紫微星微動, 實屬不祥之兆,是以他便佔了一卦,發現皇帝雖然龍體無恙, 但太皇太後似有一劫,只有與其生於同月同日並且五行屬土的後輩向天真心祈願方可安然渡難。

自慶王出事後,太皇太後的確一病不起,一向以孝道為先的皇帝當時正宿在許妃處,在聽到此話後心急如焚,準備立刻派人去找那監正所說之人,而許妃又恰時提起胡妃娘娘便是與太皇太後同月同日生辰,而且也是後輩,結果經那監正蔔卦後,發現胡妃娘娘果然是最好的人選,所以皇帝便立刻讓那監正去著手準備了。

在得知自己的虔心祈願能為太皇太後化劫後,胡妃自然是欣然領旨的。隨後,長麗宮的一處偏殿便依著欽天監的指示被安排為了一間佛堂,胡妃須得在沐浴更衣後在裡面齋戒五日,在菩薩面前為太皇太後潛心祈福。

而那五日中,明鏡局能做的也唯有等待而已,但雖然事情與計劃中的略有出入,卻也不至於被打亂重來,只不過延遲了幾日罷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在那風平浪靜的五天後,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將明鏡局上下打得措手不及,甚至很快便震驚了宮城上下所有人。

胡妃在佛堂中身故了,而且應該是在昨夜就已經離世了。

她從昨日清晨開始便命人不必再送齋飯給她,說是想借著最後一日全心全意為太皇太後祈福,所以打算戒水戒食,好以誠心感動上蒼,所以不許讓任何人打擾她,所以她已經在那間佛堂中獨處了一日一夜。

可長麗宮的宮人今日清晨去請她的時候,才發現她已經斷了氣。

胡妃用剪刀割斷了自己的左手腕,然後以自己的鮮血為墨,為太皇太後抄寫了一部佛經。

宮人都在傳說,胡妃死得很悽美。

香火繚繞的佛堂中,血盡而亡的她躺在血泊中,衣衫染血容顏如雪,一頁頁血書在門被推開的那一剎那飛到了半空之上,似是向上盤旋的蝴蝶,又如向下飄落的枯葉,好像都在為她送別。

可其實,親眼目睹過現場的蘇薔知道,傳說不過只是傳說罷了。

胡妃的死與其他血盡而亡的人並未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是更整齊一些罷了。

她以生命為代價抄寫的佛經被整齊地放在桌案上,以硯臺壓著,墨盤裡還殘留著她殷紅的血,而她自己則平靜地躺在菩薩面前的蒲團上,就像睡著了一般。

她去得很體面,而且不只是表面上的體面。

在她的身旁,放著一封她的遺書,裡面只有簡單的幾句話,大意是說菩薩見她虔誠,是以託夢給她,說太皇太後此次病情兇猛,此劫非尋常祈願可破,故而她在夢醒後決定以自己一命來換太皇太後的安然渡劫,好替皇上排憂解難,以求太皇太後福壽無雙鳳體康健,最後囑咐羅華一定要替她照顧慶王殿下,並護他一生無虞。

雖然那幾日的風波之後,宮中有關她為了打壓東宮而不惜以慶王性命為代價的說法已經人盡皆知,但如今她選擇的這個離開的方式,讓這天下所有人都無法也不敢去質疑。

人人都知道皇帝最是孝順,有誰敢拿太皇太後的安危來懷疑胡妃別有用心,更何況,她不僅已經死了,而且還留下了那一卷字字如泣的血書,似乎時刻在提醒著眾人她死去的初衷。

就算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能做到如她這般虔誠的又能有幾人。

所以,在皇帝下旨追封胡妃為貴妃時,無人再敢提她是煙花宴嫌犯的事情,畢竟那件事還不曾坐實,但她為了皇上的一片孝心和太皇太後的康健而獻出生命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足以感天動地。

說來也怪,胡妃離世後沒幾日,太皇太後的病情便有所好轉,所以宮中也開始有人對胡妃遺書中所說的菩薩託夢深信不疑,自然也便相信多年來待人謙恭和順的她其實一直表裡如一,那些所謂的罪名不過是尹三孃的栽贓嫁禍罷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