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子卿暗害胡丞相的案子原本並不複雜, 因為雖然物證並不充足,但人證卻毫無疑問,而且向來不將除了逸王外的其他任何人放在眼中的肖子卿在進了大理寺的門之後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便敢作敢當地承認了他的所作所為,所以若是按大周律法來算, 他必死無疑。
當然,他之所以如此幹淨利索地認罪,是因為他並未將大理寺放在眼裡, 也沒有意識到他已經大禍臨頭, 以為這次不過又是有些人大題小做以此打擊逸王而已,所以他堅信逸王定會將他毫發無損地救出去, 一如既往。
然而,他沒有想到大理寺少卿陳可凡卻是認了真, 在他認罪之後直接將他打入死牢, 不許任何人去探監, 讓他受盡了之前二十餘年人生中所沒有承受的苦難。
直到那時他才發覺自己不該認罪, 只怕這次連逸王都救不了自己了, 但他再反悔卻是來不及了, 因為陳可凡根本不去見他, 以至他連為自己辯駁的機會都沒有。
原本待這樁案子就可以如此了結的, 但不知為何, 陳可凡遞給刑部的結案文書卻遲遲沒有被批下, 如此耽擱了好幾日。
然後,在肖玉卿來找蘇薔的第二日午後,刑部突然派人去大理寺, 說是大理寺少卿陳可凡遞上去的幾樁案子被上面隨意指定複審,其中一件便是肖子卿的案子。
正如很多人預料的那般,肖子卿在複審的公堂上突然為自己翻供,聲稱自己之前所言皆是為了應付大理寺屈打成招而不得不承認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他雖然依然承認是自己派人將胡丞相灌醉後推入了河中,但他這次卻說自己那時的本意並非是為了一洩私憤而要他的性命,而是為了替當年死去的那個小丫鬟報個仇,也是為自己多年來承受不實罵名而鳴冤,目的是出一出自己心頭的惡氣,並不打算要他的性命,是他派去的人自作主張殺了他。
原來,當年在以肖子卿為首的紈絝子弟將那個小丫鬟丟下後,她原本並不至於有性命之憂的,但最終卻還是死在了回胡府的路上,可她的死並非因他們之故,而是胡府的人將她給活活掐死了。
肖子卿說,在那個丫鬟死後,他一直良心不安,因為雖然眾所周知,那個丫鬟的死與他雖無直接關系,但畢竟其中也他見死不救的緣故,所以他多年來都沒有忘記那件事,並深感自責。在兩年前,他在因緣際會之下聽說其實當初那個小丫鬟本來是死不了的,但胡家為了藉此機會打壓他們肖侯府,所以不惜將那個本就已經受盡折磨的小丫鬟給掐死,然後將她的死栽贓嫁禍給他和他的那些朋友們,讓他們永遠都背負欺男霸女草菅人命的惡名,好讓天下人都因此唾棄責罵他們的罪行,以達到讓肖侯府臭名昭著的目的。那時他才知道那個小丫鬟其實並非其於他們之手,而是死在胡家手中。
雖然他的話仍是半真半假,但陳可凡卻還是派人去依著他的話查了查當年那件事的真相,結果發現的確正如他所言,當初那個慘死的小丫鬟確實是死於胡府的僕人手中,而指使他的正是她當時的主子、胡丞相的那個小妾。
那個小妾在胡丞相辭官後隨著他回了鄉,所以找起來也並不麻煩,她親口承認當年是胡丞相吩咐她讓人將那個小丫鬟給解決掉,因為只有她死了,那害了她的人做什麼都會於事無補,事情才會容易鬧大,胡家的臉面也才能保得住。
雖然沒有人能證明她是依照胡丞相的吩咐命人將那個小丫鬟害死的,但這件事當時在胡家並不算什麼秘密,不少老僕都知道,只是當時胡家正值鼎盛,沒有人敢擅自將真相講出去而已。
時隔十餘年,那個小丫鬟離世的真相才真正浮於水面,更可憐的是,自小便在胡家長大的她遭遇如此不幸本已是可憐至極,到最後卻還是要死在自己人的手中,被自己人所嫌棄與利用。
因著這層原因,再加上受肖子卿指使去暗害胡丞相的兇手也突然推翻了供詞,說他當初收到的指令的確是教訓一下那個辭官歸鄉的老丞相,是他為了討主子歡心自作主張地殺了他,所以肖子卿在入獄的半個月後便被釋放了。
由一場煙花宴引起的風波似乎就此打住了,結果是慶王沒了母親,肖玉卿與逸王訂了親。
兩個月之後,慶王被向妃娘娘接到了晚霞宮由她親自照顧,而肖玉卿與逸王的婚事也在一個月之後禮成了。
羅華曾說,慶王最後被過繼到誰的膝下,誰便是煙花宴的幕後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