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回去之後,更是小心防範,其妻李氏有次回去參加李從珂的生日宴會,想早點回來,李從珂卻醉醺醺地對她說:“這麼著急回去,是不是要和石郎造反呀?”李氏回來告訴了石敬瑭,這使石敬瑭更加相信李從珂對他疑心很重,因為酒後人常說些平時不想說的話。
從此,石敬瑭就開始為以後做充分的準備:一方面,在首都的來客面前裝出一副病態,說自己沒有精力治理地方政務,以此來麻痺李從珂;另一方面,他幾次以契丹侵擾邊境為名,向李從珂要大批軍糧,說是屯積以防敵入侵,實際是為以後打算。李從珂被他矇在鼓裡,屢次上當,但石敬瑭的部下卻看了出來,在朝廷派人慰勞將士時,有的人就高呼萬歲,想擁立石敬瑭做皇帝以功邀賞,石敬瑭害怕事情洩露,就將領頭的將士共三十六人殺死。
為防止以後有變時措手不及,石敬瑭決定試探李從珂,就上書假裝辭去馬步兵總管的職務,讓他到別的地方任節度使,如果李從珂同意就證明懷疑自己,如果安撫讓他留任說明李從珂對他沒有加害之心。但李從珂卻聽從了大臣薛文遇的主意,薛文遇說:“河東調動也要反,不調動也會反,時間不會太長,不如先下手為強。”改任石敬瑭為鄆州節度使,進封趙國公,又改賜“扶天啟運中正功臣”名號。
接著降詔催促石敬瑭前往鄆州就任,這下刺激得石敬瑭慌不擇路地派遣桑維翰勾結契丹做了兒皇帝,從此留下百世罵名。石敬瑭先裝病不走,然後又要求李從珂讓位給李嗣源的親生兒子李從益,說李從珂是養子,不應該繼承皇位。李從珂就下令罷免石敬瑭的所有官職,然後派兵討伐,命張敬達領兵攻打太原。安重榮、安元信、安審信率軍來援,張萬迪等人率軍來降。城外圍軍進攻得非常激烈,石敬瑭親自抵擋飛箭流石,人心雖然堅定,但倉裡的糧食卻逐漸匱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石敬瑭早有計劃,見兵臨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就計劃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並向其許諾: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每年進貢大批財物,以兒國自稱。劉知遠認為條件太屈辱,沒有必要許諾這麼多,但石敬瑭在桑維瀚的支援下一意孤行,正愁沒機會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領兵從雁門關南下來救石敬瑭,最後偷襲大敗後唐軍隊,殺死一萬多人。
遼太宗耶律德光冊石敬瑭為皇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於柳林。石敬瑭則將幽雲十六州,即今天的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了契丹。十六州是: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媯、儒、武、蔚、雲、應、寰、朔。
石敬瑭稱比他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再每年進奉帛三十萬匹,被後人所譴責的主要是割讓土地,不僅使中原失去大片領土,而且使契丹輕易佔領了長城一帶的險要地區。此後,契丹便可以長驅直入直到黃河流域,中間沒有了抵抗的天然屏障,為中原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實際丟的不僅有16州,李嗣源統治時期丟了平州,寧州和營州,在後唐滅後梁之戰時被契丹趁機奪取。此外,後晉杜重威投降後,耶律德光派耿崇美誘降,易州刺史郭固被殺,易州也被契丹佔領。
對此種認賊作父、賣國求榮的行徑,連其親信都押牙劉知遠,也表示反對說: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兵,不必許其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然石敬瑭不從,仍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敗後唐張敬達。
石敬瑭稱帝后,很守信用,割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承諾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幽雲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鐵蹄之下。
石敬瑭在太原柳林稱帝伊始,盧龍節度使北平王趙德鈞,厚以金帛賄賂契丹,亦欲倚仗契丹以取中原,仍許石敬瑭鎮河東。契丹主因當時困難重重,欲許趙德鈞之請,石敬瑭聞訊大為驚懼,急令掌書記官桑維翰見契丹主。桑維翰跪於契丹主帳前,自旦至暮,涕泣不立,苦苦哀求契丹放棄趙德鈞之請,契丹主從之,並說桑維翰對石敬瑭忠心不二,應該做宰相。石敬瑭遂以桑維翰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石敬瑭攻入洛陽,後唐亡,車駕入汴州,升汴州為東京開封府。時晉朝新得天下,藩鎮多未服從,兵火甚多,府庫空虛,民間貧窮,但契丹仍貪求無厭。為解決財政危機、鞏固政權,石敬瑭採納了桑維翰的建議,推誠棄怨,以撫藩鎮;訓卒繕兵,以修武備;務農桑,以實倉庫;通商賈,以事貨財;卑辭厚禮,以事契丹。
石敬瑭對於契丹百依百順,非常謹慎,每次書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別,稱太宗為父皇帝,自稱臣,為兒皇帝。每當契丹使臣至,便拜受詔敕,除歲輸30萬布帛外,每逢吉凶慶弔之事,便不時贈送好奇之物,以致贈送玩好奇異的車隊相繼以道。
石敬瑭雖推誠以撫藩鎮,但藩鎮仍不服,尤恥臣於契丹。大同節度使判官吳巒,閉城不受契丹命;應州指揮使郭崇威,挺身南歸;天雄節度使範廷光反於魏州,石敬瑭令東都巡檢張從賓討伐,但張從賓與之同反,繼而渭州也發生兵變。
契丹改國號大遼,侍衛將軍楊光遠自恃重兵,干預朝政,屢有抗奏,石敬瑭常屈意服從之。楊光遠擅殺範廷光,石敬瑭因畏懼楊光遠,以致不敢法問。成德節度使安重榮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困耗中原,並表示與契丹決一死戰,石敬瑭發兵斬安重榮,並將其頭送與契丹。
石敬瑭,晚年尤為猜忌,不喜士人,專任宦官,由是宦官大盛。由於吏治腐敗,朝綱紊亂,以至民怨四起,遊牧在雁門以北的吐谷渾部,因不願降服契丹,酋長白承福帶人逃到了河東,歸劉知遠。
契丹遣使來問吐谷渾之鼎,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劉知遠,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憂鬱成疾,在屈辱中死去,時年51歲,諡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號高祖,葬於顯陵。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請大家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