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甫嶽將軍雙眼微微閉上,深吸一口氣:“不論如何,還是多謝李相的救命之恩了。
“只是……恐怕末將的後半生也只能在鄉間隱居,再也無法收復河山了。”
這簡直是明擺著的事情。
如果皇帝只是一時糊塗、被李浩矇蔽,那麼即便此時退兵,或許有朝一日皇帝清醒過來,還有再打的機會。
可如果這件事情就是皇帝一力促成的……
那恐怕在這位齊高宗駕崩之前,形勢都只會向著更差發展。
而更加可悲的是,這位齊高宗此時還很年輕,而且身體還很硬朗。未來的三四十年中,恐怕都看不到他駕崩的可能性。
而韓甫嶽將軍此時已經三十九歲了。
論壽命,恐怕不論是李浩還是韓甫嶽,都活不過這位皇帝。
雖說就這樣隱姓埋名、度過一生也算是個善終,但對於一心渴望收復舊地、報仇雪恨的韓甫嶽將軍來說,這樣蹉跎一生,恐怕相比於冤死獄中,也並沒有太多本質的區別。
然而讓他感到意外的是,李浩卻露出了一個笑容,然後搖了搖頭。
“韓將軍若是這麼想,那就錯了。
“十年之內,將軍還有再起的機會。”
這次,韓甫嶽將軍是真的震驚了。
十年之內有再起的機會?
這怎麼可能?
其實早在退兵的時候,韓甫嶽將軍就知道這次痛失良機,以後再想伐金,可就難了。
畢竟時移世易,多年之後兵源、糧餉、戰機等等都會發生變化,那時候的事情,誰都不好說。
所以他才會喊出“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這樣痛心疾首的話語。
可若是十年後,他真的能復起抗金,總也比再無機會要好得多吧?
沒有兵源,他可以練兵;沒有糧餉,他可以想辦法去籌措;沒有戰機,那就自己去尋覓戰機、製造戰機。
畢竟一代神將的意思,就是什麼都可以自己做。
只要他有這個北伐的機會,那麼憑藉著他韓甫嶽將軍的赫赫威名,憑藉著他在南北兩地的巨大聲望,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真正問題在於,這個北伐的機會從哪裡來?
和議已成,未來的二三十年,皇帝都不會支援北伐。更何況,他韓甫嶽將軍此時已經是名義上的死人一個,又憑什麼再復起成為前軍大將?
楚歌自信地一笑。
在這一點上,他可以非常驕傲地說,自己確實比韓甫嶽將軍看得更清楚。
畢竟,他知道從今往後的歷史,對於這些已經蓋棺定論的歷史人物,也看得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