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順是御前大臣,有糾彈禮儀之責。
他見到懿貴妃亦頗為頭疼,說道:“這……這簡直不成體統。
御前會議……”
肅順還沒說完,就被懿貴妃搶白了:“對,御前會議,在列的都是朝廷大臣,理應公忠體國,為大清幹秋萬歲打算。
可你們說什麼巡幸東北,唆使皇上離京,是何居心?”
杜瀚卻毫不相讓,駁道:“懿貴妃此言差矣,聖祖康熙)、高宗乾隆)都曾六次巡幸江南。
難道說,聖祖、高宗巡幸江南也有錯?陪同聖祖、高宗六下江南的大臣也是居心不良?”
這一頂大帽子,壓得懿貴妃說不出話來。
她雖然精明強幹,可惜早年家道中落,讀書不多,對歷史典故不熟,吃了沒文化的虧。
閒廢已久的恭親王,此時也位列班中,站在惇親王旁邊。
當年,他與咸豐爭奪帝位,咸豐對他猜忌尤深。
恭親王一度入值軍機,但很快就被咸豐逐出軍機,閒廢在家。
恭親王很謹慎,抬頭看了下懿貴妃,見她臉都氣紅了,便忍不住說了句公道話:
“此一時,彼一時也。
康熙爺、乾隆爺六下江南,皆為太平盛世,故巡幸江南,探知民間疾苦。
如今軍事正急,皇上是萬民景仰的國家磐石,一行一止都備受臣民矚目,豈能輕易出巡?”
懿貴妃彷彿搬到了救星,緊隨其後說道:“不錯,肅順等人說什麼巡幸東北,萬一傳出去了,人心不安,臣民騷動。
你們陷皇上於不仁不義,置天下臣民於不顧,到底是何居心?”
肅順不服,不容懿貴妃挑戰他的權威,駁道:“天子享有四海,出巡在外,本就是理所當然,何至於人心不安、臣民騷動?
“譬如說,假如沙俄覬覦黑龍江流域,外東北告急,皇上就不能出巡東北,督修邊防,甚至是御駕親征?”
“哼”
,懿貴妃對肅順頗為不屑,連正臉也不看他,對咸豐說道:
“皇上,京師為天下根本,天子則為天下磐石。
天子一離京師,人心就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