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統計出了初步損失結果,自隋以來的案件卷宗付之一炬,另有十餘人葬身於火海,數十人燒傷,大理寺化作一片灰燼,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走火。
又過五日,逢朔望大朝會,即每月初一和十五舉辦的大朝會,凡在京五品以上官員皆須入殿朝拜皇帝,參與議政。
陳萼被授右散騎常侍,有資格列席大朝。
“臣等參見聖上!”
群臣紛紛出列,朝李治躬身施禮。
李治的氣色不大好,眼底隱有黑眼圈,眼角也有血絲,不過隨即期待的看了陳萼一眼,就沉聲道:“眾卿免禮平身!”
“臣等謝過聖上!”
群臣稱謝,各歸各位。
“有事奏報,無事退朝!”
站李治身後的大太監魏海喝道。
於是,陸續有人上奏。
其實大朝會主要起個禮儀的作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已經很完善了,君權相權互相制衡,重要的事情,早已由三省內部與皇帝私下勾通解決,正如現代兩國領導人會面,能拿上臺面談的,都是底下人已經談成的。
李治聽著那一封封奏報,索然無味,心底也越發的煩躁,不時的拿目光遞給陳萼。
陳萼不是不明白李治的用意,前兩日李治召見,問起火龍燒倉之事,他說已經有了關鍵性證據,將於大朝會公開向長孫無忌發難。
可是凡事要麼開頭,要麼壓軸,中不溜秋,最沒意思。
“眾卿還有何事要奏?”
數十奏報過後,有了短暫的沉默,李治看著陳萼,向群臣問道。
無人答話。
李治又問:“眾卿可有本上奏?”
“臣有本要奏!”
陳萼大步踏至殿心,躬身施禮。
喜歡西遊之道德天尊請大家收藏:()西遊之道德天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