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西遊之道德天尊> 第五二四章 難以彌合的矛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二四章 難以彌合的矛盾 (2 / 3)

高力士施禮離去,不片刻,領著陳萼進殿。

“臣見過聖上!”

陳萼拱手施禮。

李隆基呵呵笑道:“愛卿倒是瀟灑啊,一去十來年,令朕羨豔,哎~~”

嘆了口氣之後,李隆基問道:“愛卿此來是為何事?”

陳萼肅容道:“臣請聖上斬了安祿山!”

“哦?”

李隆基眉頭一皺道:“愛卿怎知此事?”

陳萼道:“臣回來時,剛好見押送安祿山囚車進京,遂詢問幾句,已明瞭前因後果,再掐算天機,亂幽燕者,必此胡也!”

張九齡頓時動容的看著陳萼,以前他對陳萼這種裝神弄鬼的人沒有好感,但此時,好感度蹭蹭上漲,當即道:“臣聽聞此胡在幽州時常草菅人命,殺良冒功,此等惡行,天理不容,聖上勿要遲疑吶!”

李隆基隱現不快之色,他覺得張九齡是與陳萼沆瀣一氣,串通好前來逼宮的,作為一名自大自負的有為明君,最忌諱這套。

李隆基不由回想起了自己與張九齡漸趨難以彌合的分歧。

大唐素有出將入相的傳統,在開元早期,出將入相的代表人物,如舉製出身的張說,明經出身的張嘉貞和杜暹,都是飽讀詩書的文人,尤其張說是開元前期的文壇領袖,他們入閣為相,在張九齡看來理所當然。

但是自開元后期起,李隆基常以有邊功吏才,文化水準低下的邊將入朝為相,有連公文都寫不好的蕭嵩,有目不知書的牛仙客,有把弄璋之喜寫成弄獐,被冠以弄獐宰相之名的李林甫,在張九齡眼裡,都是上不了廳堂的草包。

另於安祿山押解進京之前,李隆基曾對張九齡提出,擢張守珪為相,被張九齡當場否決。

開玩笑,宰相本該代天理物,怎能成為賞賜邊功的籌碼?

張九齡立意斬殺安祿山,實質上是對付安祿山身後的張守珪。

歷來摁死武將,有兩個最好的藉口,一是此人要謀反,二是此人有反相,安祿山只是軍中的中層將領,誣他謀反肯定沒人信,但是有反相就不同了,唯心不唯物,直接踹死他,讓張守珪吃癟,絕了入朝為相的心思,老老實實為大唐守著邊疆才是你的本份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隆基並非不清楚安祿山在幽州的暴行,李令月退場之後,梅花內衛效忠李隆基,安插在各地為他探取情報。

可是自開元中期以來,朝中文人互結朋黨的動向引起了李隆基的警惕,文人好吟詩作賦,時常聚在一起宴飲,天然具有結黨的便利條件,且文人多為舊關東貴族出身,聚在一起,對皇權是潛在的威脅。

媚娘打擊的主要是隴西貴族勢力,本來朝中兩股貴族勢力相互平衡,但媚娘只打瘸了一條腿,另一條腿未受影響,又有宗室大量被誅,皇家力量薄弱,隨著二十來年的盛世,關東貴族的影響力越發擴大。

李隆基心裡也漸漸不安。

而武將不同,武將多脾氣粗鄙,一言不合,撥劍相向,彼此間很難結黨,因此李隆基提撥武將為相,正是為了對沖朝中的文官勢力。

可如今倒好,張九齡反對也罷了,還似乎與陳萼有了勾結,神權與相權沆瀣一氣,對皇權的威脅更加難以計量。

李隆基本就對陳萼有一種天生的厭惡,頓時臉一沉道:“陳愛卿專事鬼神祭祀,怎麼幹涉起了朝廷事務?念你初犯,朕不罪你,下去罷!”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