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十年裡,安祿山竭盡全力討好李隆基,李隆基也是老糊塗了,授安祿山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掌握朝廷三分之一的兵力,陳萼曾設計的五兵都督府制度事實上被破壞了,邊鎮調兵不再需要兵部調令,而是由節將自行派遣,結果釀成了惡果。
群臣神色不安,議論紛紛,大唐承平百年,聽到叛亂的訊息,誰都不安。
“啪!”
突有靜鞭抽響。
“聖上駕到!”
又有太監呼喝。
群臣相繼出列恭迎。
只見李隆基在兩個小太監的攙扶下,步履蹣跚走來。
十年不見,李隆基徹底老了,滿頭銀髮,面孔佈滿皺紋,重重的眼袋垂下,褐色的雙手,分佈著一塊塊的老人斑,尤其是那渾濁的眼神中,滿是憤恨與憂色,給人一種不祥的感覺。
“臣等拜見聖上!”
眾人齊聲施禮。
“眾卿平身!”
李隆基揮了揮手,便恨道:“朕待安賊甚厚,此賊卻狼子野心,起兵造反,眾卿都議一議,該如何應對?”
楊國忠是右相,出列道:“聖上,我大唐百年基業,人心所向,安賊不過僥一時之幸罷了,臣願領兵出關,為聖上將此賊擒來,問他一句。還有沒有良心?”
“哈哈,好!”
李隆基龍心大悅,大叫了聲,便問道:“眾卿還有何提議?”
“一群烏合之眾,裹挾了些民眾,就敢造反,胡人到底是胡人!”
“臣願為先鋒,與右相一起為聖上把此賊擒來!”
群臣奮勇出列,彷彿出關迎擊是必勝。
陳萼暗暗搖頭,即便不考慮仙俠因素,唐軍哪裡是銳氣正盛的叛軍能比的,尤其還是楊國忠領軍,這李隆基是越老越糊塗啊。
“陳愛卿,你可有話說?”
李隆基留意到陳萼的神色,問道。
陳萼正色道:“臣以為,術業有專精,文官理政,不諳軍事,領軍還須遣一員大將方才妥當。”
頓時,楊國忠臉面沉了下來,拱手道:“聖上,臣也知道自己不諳軍務,可是武夫粗鄙,如沒人管著只怕反了天,臣請旨並非要插手軍務,而是要監督武人不得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