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聖上,叛軍距離長安已不足百里,最遲後日可兵臨城下,如今城裡亂哄哄一團,朝臣百姓一窩蜂的出城逃命,還請聖上拿個主意啊!”
太監袁思義,跪在階下,失聲痛哭。
李隆基坐在龍椅上,如呆滯了般,怔怔不動,目光時而銳利,時而悔恨,他是萬萬沒料到,陳萼前腳剛走,形勢就急轉直下,惡劣如斯,這是眼見連江山都要丟了。
“如今長安還有多少兵?”
李隆基問道。
袁思義哭喪著臉道:“回聖上,左右龍武軍與左右羽林衛已不足萬人,長安萬年兩縣的廂兵難以統計,但據奴婢估算,能湊個兩三千人就不錯啦!”
李隆基眼前一黑,差點昏死過去。
“聖上,群臣沒走的都在宮外,速拿個主意罷!”
高力士嘆了口氣,勸道。
李隆基聽的明白,這是讓他跑路了,想他一輩子自詡明君,可這倒好,連都城都保不住,立時心裡覺得無比的羞恥,一瞬間,他有了君王死社稷的想法。
可是也僅僅是一瞬間。
人越老越怕死,能苟且偷生,何必捨生取義呢?
“罷了,罷了!”
李隆基強作精神,咬牙切齒道:“就讓賊寇得逞一時又能如何,這大唐,終究是我李家的天下,誰也篡不走,朕暫時避一避他,出了關中,再召四方義士共剿賊寇,傳旨,今夜離宮。”
“諾!”
高力士施了一禮,快步離去。
隨著旨意下達,人人惶惶不可終日,收拾著金銀細軟。
李隆基後宮有佳麗四萬,逃難不可能帶這麼多人,凡是被李隆基臨幸過又沒有生育的妃嬪宮女,悉數賜死,美其名曰不能汙了天子顏面,宮裡的白綾掛了一條又一條,哭喊聲震天。
另有許多未曾臨幸過的,被禁軍將士搶奪,宮裡亂作了一團,只有極少數能逃出生天。
玉環親眼見著大明宮中的亂象,驚懼交加,生怕有甲士闖入宮禁,她是怎麼都沒想到,前一刻還繁花似錦的大唐,由極盛到衰亡,只在短短的一年時間。
韋后心裡卻是暗喜,當初要她命的,李隆基有一份,好好一個皇帝,莫名其妙就成了昏君,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敗光家產,果然是天道好輪迴啊。
不過韋后仍是勸道:“娘娘不必心憂,聖上舍棄誰都不會捨棄娘娘,還是趕緊收拾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