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
城內的守軍開始向外衝殺。
隨之而來,是側面煙塵大起,李光弼只有萬餘騎兵,但他在馬尾綁上樹枝,激起遍地煙塵,硬生生造出了數萬騎兵的架式。
別看燕軍有數十萬,但是沒有簡練有效的指揮系統,人多勢眾反而會變成累贅,而唐軍剛剛擁立了新主,正是萬眾一心,士氣旺盛之時,此消彼漲之下,燕軍於傾刻間土崩瓦解。
“殺!”
“活捉安慶緒,立不世功業!”
戰場上,滿是喊殺聲,燕軍中,有一些被俘的唐軍也紛紛倒弋,戰局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
一直到傍晚,全軍才漸漸收兵,斬首三萬餘級,俘獲近五萬,稍作休整,次日一早,又由李光弼率領重整過的騎兵近三萬騎,作為前鋒,繼續追擊燕軍,哥舒翰領軍三萬隨後。
而此時,長安城裡面一片歡騰,誰都清楚長安保住了,光復關中只在指日之間,也有人意識到了這是個機會,畢竟群臣都跟著李隆基出逃了,長安的政府機構嚴重癱瘓,而且跟著李隆基逃走的官員,天然就失了李令月的信任,要想當官,正是此時啊。
於是不斷有鄉賢耄老在大明宮前跪求李令月登基,放眼望去,黑壓壓一片。
不片刻,宮中有旨意傳出:孤乃女子,不敢以女流之身登此大位,望諸位另擇賢能,孤虛位以懸。
民眾不依不饒,繼續勸進:皇帝無德,唯長公主力挽狂瀾,民心所向也,況天后在位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女繼母統,天經地義。
宮中又有旨:孤才德淺薄,只怕不負重任,難辭其疚。
民眾再三勸進:長公主大破賊軍,救萬民於水火,於江山社稷有大功焉,長公主不坐此位,誰人坐得,倘若長公主立意推辭,大唐早晚不保,我等寧可撞死宮門,也免得賊軍捲土重來,受那萬般凌辱。
最終李令月勉為其難的應允,不過有言在先,收復潼關之後再行登基大典。
……
馬嵬坡,距離長安百餘里,近萬禁軍擁著皇帝太子,百官妃嬪蒼皇出逃,因人數眾多,行程緩慢,兩天了,才走了這麼點路,均已是疲憊不堪。
傍晚,全軍紮下了營,陳玄禮巡視著營地,只見聽一聲哀聲恕道,每個人均是驚惶不安。
“哎~~”
陳玄禮嘆了口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將軍!”
這時,一名斥候匆匆趕來,附耳小聲說了幾句。
“什麼?此事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