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院六部七十二文臣齊齊轉身。
風雪中,搖晃著的抬轎上,模糊的人影隨著距離的縮短而逐漸清晰。
來人身著淺青色的圓領廣袖長衫,肩上披著件月牙白絨面披風,面容好似冰玉,渾身氣質高潔不染,又像傲雪寒梅,左眼尾處卻有一顆小痣,平添了幾分塵世嫵媚,少了些不可接近。
象徵官位的淺紫發帶連著幾縷發絲,一齊被寒風從紫玉纏枝銀冠中吹落,散在青年肩頭,他歪斜著靠在抬轎上,倒跟遠處的梅樹相映成趣,應了一句“疏影橫斜臨傲雪”。
隨著抬轎的搖晃,轎子上的人連連咳嗽,眼角和臉頰上都帶了幾分病態的紅潤。
剛剛還覺得顧衡之裝病的禮部尚書,只感覺抱怨的聲音被生生掐斷
眼前這人哪裡像是僅僅沾染風寒,分明跟要死了一般。
禮部尚書心裡忽然生起幾分愧疚,半夜從熱炕頭上醒來恐怕都想要多扇自己幾巴掌。
當然,他還是對顧衡之沒什麼好感。
“快把手爐給衡之拿過去。”陳閣老一見顧衡之就笑了起來,連忙命人把手爐遞到了顧衡之手裡。
“你們啷個都不關心關心我也?”同顧衡之一道來的,是工部侍郎,他是巴蜀人士,官話不怎麼好,顧衡之的容貌過於出眾,都沒人注意到他也一道過來了。
工部侍郎這一句只是在開玩笑,讓眾人怎麼也想不明白的是,那素來只跟陳閣老交好的顧太傅竟然把手爐遞到了工部侍郎手裡。
工部侍郎還未反應過來,就感覺手裡一熱,那火熱的爐子就出現在他手中了。
誒?
工部侍郎愣了愣,要知道顧衡之平日裡是不屑與他們為伍的。
反觀顧衡之,除了手腕上那條念珠長串還有手裡的玉笏,手上沒有半點保暖的物什。
顧太傅是在搞什麼名堂?不走孤傲路線了?
眾人不約而同地想。
既然顧衡之已經來了,那麼他們就沒有繼續在這兒吹冷風的道理了。
大臣們一片靜默,跟要奔赴刑場似的,一臉肅穆地朝議朝殿走去。
這議朝殿在蕭成帝時期,本來是叫“議政殿”,但是為了避諱當今聖上蕭子政的名,也就改成了“議朝殿”。
議朝殿門口站著兩對手持廷杖的侍衛,是蕭子政特地調遣到這裡守著的,只等蕭帝一聲令下,忤逆他的大臣就會被施以杖刑。
到了議朝殿的臺階之下,在場的大臣,無論是烏發如雲還是雪發銀絲一樹梨花,皆齊齊看著顧衡之。
那樣的目光,險些讓顧衡之以為自己不是太傅,而是手握重權的統領。
如果顧衡之仔細看,就能夠讀出眾人目光中的意味
顧太傅,就靠你了!
顧衡之不想讀懂,他嚥了咽口水,目光虛浮地飄向玉笏上雕刻著的文字:
王家侄女,年方十七,詩詞曲賦無一不擅長。
謝家小姐,年方十五,長袖善舞,翩若驚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