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想到一個轉發的微博竟然能引起這麼大的討論,林翰自己都小覷了這網路時代人們的精神需求,這本書還沒有出版就已經紅了。
只不過很多人都以為他的新書叫《火星生存指南》,一個個都開始呼喚起來,讓他早點發書,自己以後去火星肯定用得著。
地球上面時,《火星救援》的熱度比這還要高,但那是因為科幻電影上映時,宣傳方制定了一系列的宣傳手段,全網路都能看到火星救援的軟廣告、硬廣告。
等熱度起來之後,這些水軍才悄然消退,深藏功與名。
《火星救援》這部電影在全球範圍內都取得了不錯的口碑跟票房,它在豆瓣電影上評分8.4分,有超過24萬人參與了評論,這個結果好於91的科幻片,並且取得了接近6億人民幣的票房。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地區表現也非常出色,2.2億美元的北美票房,拿下四周票房冠軍,idb評分也在8.1,媒體評價80分。
一個話題引發的關注,雖然比不上真正的電影宣傳,但起碼潛在讀者變多起來,這些參與討論的網友都有可能去買一本實體書看看。
很多不是林翰讀者的粉絲,經過這樣一鬧也都知道有這個作者在,還拿下了銀河獎的三個重要獎杯,閱讀數八百萬可不是小數字,只要裡面極少部分的人對科幻小說産生興趣,那就達到了。
更何況,隨著轉發量的增加,閱讀數正在飛速前進著,開始有人在評論裡面安利起林翰此前的小說來。
“期待這麼好看的小說,上市了一定去買一本來看看。但現在有沒有什麼類似的小說推薦呀?”
下面的回複自然而然的增加起來:“林翰寫的前面兩部小說都非常不錯,《我,機器人》跟《鄉村教師》可以去看看。”
“《我,機器人》強烈推薦啊,簡直就是國産科幻小說中最牛逼的設定,老外都在驚嘆呢!”
“他的電影不咋地,但小說很不錯,《我,機器人》比較淺顯易懂,適合入門級閱讀。”
“個人覺得林翰的科幻風格變化挺大的,從《鄉村教師》到《我,機器人》,再到這本寫火星的書,一直都沒有吃老本,不停地開創,我覺得挺好的。最不喜歡就是一本書從1寫到5甚至更多。”
看到這個評論之後,林翰很不厚道的笑了起來,他作為一個科幻界的新作者,現在風格基本上都是地球上那些原著作者的風格,雖然在努力改變,但收效甚微。
可從《火星救援》開始,他就努力把自己的東西融入其中,然後把其餘那些科幻經典都真正意義上的烙上自己的印記,而不是僅僅原封不動的照搬照抄。
他一直都看得比較透徹,現在慢慢摸著石頭過河尋找適合自己的風格,所以沒有一開始就將《三體》或者更厲害的科幻小說拿出來。
前面這兩本書質量高,後面還有更高質量的小說等待林翰去描寫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