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世界的媒體都開始關注起《i,robot》這匹黑馬的時候,一小撮人卻開始在網上慶祝起來。
“傑克,幹得漂亮!紐約時報排行榜第三,不可思議的勝利!”一個聊天群內,一群人正聊得非常開心,哪怕已然過了午夜兩點,可說話的人卻非常多。
“thx,這不是我的功勞,愛德華應該得到大家的誇獎才對,要不是他掌握了nyt暢銷書榜的入榜規則,我們也不可能在網上幫忙進行推廣。”
“這簡直太厲害了,你們居然可以讓全國的網友在不同的區域內刷卡購買,用不同的寄送跟付費地址買書,天才般的想法。”
“其實這很簡單,我破獲了紐約時報工作人員的選擇規律,雖然他們說自己在全國範圍內隨機選擇一些書籍經銷商和網路經銷商的資料,可這些經銷商根本不是太大的秘密。雖然全國範圍內不停地變化,每週都有很多不同的統計目標,可這選擇也是有規律的,我們重點買被選擇到的經銷商就行了。”
“nyt紐約時報)肯定沒想到這一招,他們銷售點系統自動報告的圖書監測已經被我們研究透了。話說下週我們有機會沖第一嗎?”
“很難了,這其實已經是被我們消耗了潛力,網上我們進行的宣傳也太多,據說他的新書要發布了,我已經開始期待起來。”
……
從這些對話中不難看出,這群人對電腦科學還有數字的掌握有多高,居然將紐約時報嚴防死守的選擇規律給找了出來,他們就是名副其實的極客。
隨著網際網路文化的興起,極客這個詞被用來形容智力超群跟努力的人,對計算機和網路有著狂熱興趣,是一群以創新為生命的人,奮戰在尖端技術的第一線。
極客曾經是電腦駭客的貶義詞,但現在卻從怪異的邊緣人物搖身一變成為社會的主流之一,他們像宗教一樣強烈信仰科技的力量。
極客概念已經變得越來越大眾化了,不少品牌跟組織都紛紛應運而生,他們是新的精英亞文化群體。
這些人每天把大量社交時間花費在網路上,他們的娛樂就是每天到處尋找興起的東西,比如各種軟體、書籍、p3、電影之類的。
他們可以穿著內衣坐在電腦前直到淩晨也不休息;情願坐在電腦前吃泡麵或者外賣也不出去約會聚餐;能夠修好任何東西,懂得各種高科技;打字速度甚至比普通人思考速度更快,他們不是nerd,而是計算機科技的狂熱愛好者。
要說大家最熟悉的極客達人,莫過於《生活大爆炸》裡面的謝爾頓,這位研究弦理論的物理學家將極客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受到全世界年輕人們的追捧。
他是漫畫跟科幻小說迷,不僅收藏各種漫畫,還對其中的情節瞭如指掌。觀看過眾多科幻電影,對於其中的bug信手拈來,喜歡《星際迷航》、追捧《星球大戰》,業餘參加機器人對抗賽。
科幻一向是極客們的最愛,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電視劇都讓他們沉迷其中。
恰好,《我,機器人》就是這樣一部能讓極客們為之瘋狂的小說,這是一部非常硬的科幻小說,從最初的亞馬遜電子版開始就進入到極客這個群體的眼中,他們利用自己的才能將這本小說捧上了暢銷書榜前三位,讓世界都為之不解。
這個小群體的一時興起便造就了林翰傳奇生涯的起步,確實無比的巧合。
將自己喜歡的小說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看到,這大概是很多人的共同願望,而極客們不會採用最低效率的推廣模式,直接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開始宣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