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受到航天局科研人員們的高度好評,總結來說這是一部具有想象力卻又硬又科學的好科幻。
火星場景設計:a。從蒼茫的水手谷到高聳的奧林匹斯山,火星的重力很弱,使其誕生了布滿紅色塵土的奇葩地貌,光是想象就能勾勒出那蒼茫浩瀚的震撼畫面。但科幻的場景未必完全符合現實,平原並不如小說中描繪的那麼平坦。
大氣科學:b。火星有著漂亮的束狀雲跟暴躁的塵卷風,但火星大氣稀薄,哪怕最大的風暴都先不起地上的鵝卵石,更不能如同小說中那樣掀翻一輛宇宙飛船,但這是小說裡面為了增加開頭刺激感的寫法。
健康:a。小說裡面可以看到精衛號宇宙飛船上面安裝了健身器材,長時間暴露在低重力環境中的人,每天需要鍛煉兩小時來緩解這種影響,中國航天局盡他們所能去維持長期旅行的宇航員們的健康,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這是其餘小說很難注意到的細節。
衛生與營養:a。小說裡面有一個小小的細節,主角最後脫衣服的時候,描述寫到他背上都是皮下出血的狀況,顯示已經換上了敗血癥,因為長期吃馬鈴薯跟藥片缺乏維生素。
通訊:b。小說中主角去挖出探路者號的行為是可行的,利用攝像頭的旋轉來確定語言交流比較麻煩。
農作物:a+。我們能很肯定的說在火星的土壤裡面可以種出東西來,只需要提供土壤裡面不存在的氮跟細菌即可。這可以從人類的尿液裡面獲取,但這也需要一個更專業的溫室。
天體物理學:a+。利用軌道動力學的想法非常有創意,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想法,尤其是在兩艘飛船保持相對速度對接的時候,這個想法很大膽。
動力設定:a。太陽能板是提供火星登陸器以及探測器能量的主要方法,小說中主角需要每天清理太陽能板的做法非常正確,因為火星的帶電塵土會影響使用。
太空船外的行動:b。在太空外的環境每個人都會穿著厚重的宇航服,但最後紮破自己手套控制飛行方向有點太過於科幻。
結論:a。《火星救援》不是一部100準確的小說,不過絕大部分內容是可信的,並且根據真實的科學原理製造出許多場驚心動魄的故事。火星探索是人類在月球之後的下一個科學考試。
本次評論由航天局17位工程師共同判定。”
如此長的一篇微博由專業人士來進行肯定,雖然裡面有些是a+有些是b,但總體來說評價相當不錯。
能讓這麼多世界上最,這個助攻不僅極大的提升了《火星救援》的名氣跟可信度,甚至還登上了各大電視臺、報紙的新聞,紛紛把這當成奇聞軼事來進行轉載。
中國航天局花費這麼大的功夫,他們很期待這部小說拍攝成影視作品,繼續宣傳自己的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