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翰的粉絲都非常記仇,再加上這邊間隔的時間太短了,所以幾乎每個人都記得這些發文章批評過林翰跟中國科幻小說的人。
之前反駁還沒有什麼底氣,現在可就是理直氣壯的去炫耀一下,前腳才說別人沒有文學價值,後腳就拿到了雨果獎的提名,赤裸裸的打臉。
翰林院的這些鐵杆粉絲們正在積極的給網友們科普雨果獎的事情,這可不是什麼野雞獎項,而是科幻界的諾貝爾。
雨果獎跟星雲獎是全球最重要的科幻作品大獎,每年由年會的參與者投票跟評選出上一年的科幻作品跟作者。
這個名字來源於著名科幻雜志《驚奇故事》的創辦者雨果·根斯巴克,當時他正好擔任當年世界科幻大會的特邀嘉賓。
其實雨果獎是一個開放的大會,成為會員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它的頒獎機構是世界科幻協會,除了管理自己的註冊商標、許可和網站的商標保護委員會外,並沒有任何常設機構。
林翰自己就是委託企鵝出版集團幫他註冊的會員,繳納40美元的會費就能進入。
事實上,世界科幻協會的會員數量其實並不多,每年投出選票的人更少一些,今年的提名輪總共收到了2400張選票已經是歷史最高水平。
如此小的投票數量意味著操縱評獎過程的門檻並不高,只要有幾百個願意掏40美元的人就行了。
按理說,評選“最佳小說”這些獎項需要盡可能多的閱讀有被提名資格的作品,然後再從中選出最好的。
所以世界科幻協會每年都會給會員們傳送所有有資格參加獎項評選的作品電子版打包檔案,然而拉票行動的參與者基本上都不是出於這個目的在投票。
根據國外著名科幻小說家喬治·約翰尼的一篇文章,世界科幻協會在今年40名付費會員,這個數字史無前例。
恐怕這些人當中只有極少數人是想要真正意義上支援世界科幻大會,或許他們真實目的也就是為了在雨果獎上面投一票而已。
不管這些新增的付費會員來自哪一派勢力,都不是一件好事。或許他們是想要奪回自己獎項的傳統讀者群,也許是想要自己提名名單獲勝的悲傷小狗,也許是代表了抗議的不授獎派,可能性多種多樣。
這種獎項的含金量自然非同一般,《我,機器人》拿下提名就如同當初的《三體》一般,徹底引爆國內外的關注度。
不管能不能拿獎,林翰就已經在歐美科幻界引起了足夠的重視,這就是很多科幻讀者一直想要看到的內容!
“林翰爆冷入圍雨果獎!”
“《我,機器人》成為本屆雨果獎最大黑馬”
“一句話能算科幻小說嗎?《最後一個地球人》言簡意賅,留下無盡遐想空間,得到眾多讀者追捧跟續寫。”
“專家解析本次雨果獎提名名單,能入圍實屬僥幸,林翰能被雙獎提名已經是歷史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