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語言很優美,開篇那句話‘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就是所謂的開篇有奇筆,讓人挪不開視線。即時按照嚴格的文學眼光,這幾乎也是擁有寫散文的優美筆法,回家的路上,我們看到荒蕪已久的大地上,野草在大片大片地鑽出地面,各種花朵在怒放,嫩葉給枯死的森林披上綠裝。”
肖諾等人之前也一起分析過《鄉村教師》,這次則是集中開始剖析起《流浪地球》來。
他在鍵盤上面打字道:“最打動我的倒是文中人物的語言,比較有特色。叛軍將領精彩至極的演講,將他們那種憤怒之情淋漓盡致的發洩出來。而最高執政官的演說則是充滿了悲壯跟涵養,讓讀者湧起無限的崇敬之情,他在語言方面很貼合人物。”
正面評價特別多,但負面的質疑也不少。
一位作家疑惑地問道:“我看到後面地球派五千人被處以極刑,可主角‘我’卻覺得死得太簡單了,不應該有這麼大的恨意才對,主人公巨人為這種殘酷喝彩,不太符合情感邏輯,雖然渲染了一下悲劇氣氛,但卻有些生硬跟刻意。”
“我也覺得比較粗糙,這裡或許還應該再好好想想。不過瑕不掩瑜,這篇小說的確足夠精彩,讓人心癢癢,被這些年輕人超過嘍。”
“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有種餘音繞梁感覺,我覺得一個震撼接著一個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這大概是國內最高階的科幻作家跟科普作家群體,他們絕大部多數都是功成名就之輩,現在卻一個個的認真剖析起《流浪地球》來。
小說還沒有發布出去,極高的評價跟名聲就率先在圈子裡面流傳起來,甚至這些作者都紛紛開始求資源起來。
從最高一撮的科幻作者圈慢慢擴散開來,普通科幻作者知道林翰寫了一本名為《流浪地球》的短篇小說,可他們卻苦於看不到小說的內容。
因為肖諾當初在科普作家協會的官方群裡面是反複囑咐不允許任何人傳播、分享出去,不然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沒有驚喜可言。
這個世界裡面,版權保護非常到位,未經允許就私自分享出去是違法行為,如果追究起來很麻煩。
大家都有了這樣的自覺性,不能分享資源,簡單的劇透總的有吧?
那些科幻作家們紛紛在群裡起科普作家協會的大牛們,讓他們出來簡單劇透一點點,吃不了肉也要喝點湯。
科普作家協會的入會標準比較高,只有頂級科幻作家才能入選,所以大部分科幻作家其實並不是這個協會的會員。
平時作家們聊天時最討厭劇透的,可現在卻求著別人劇透,都想要知道《流浪地球》到底是怎樣精彩的一部小說,居然評價那麼高。
當然,更多的人則是幹脆跟林翰私聊,或者在群裡找李文淵來幫忙,迫不及待想要看到小說。
這麼多科幻作者對《流浪地球》感到饑渴,林翰看到自己qq訊息提醒時,整個人都驚呆了,這麼多人找自己要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