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林翰就進入到自己的小號裡面,沿著王昊說的那兩個人尋找起來。
果不其然,那兩個微博正罵得起勁,白樺在自己微博上置過八零後跟九零後作者和他們的作品,進入了市場,但尚未進入文壇。這是有感於他們中的明星作者很少在文學雜志亮相,文壇對他們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與其文。而他們也似乎滿足於現有的成功,並沒有走出市場、走向文壇的意向。比如林翰就跟文學越來越沒有關繫了!當他最開始的短篇小說《鄉村教師》出道時,大家對他的評價跟期望都很高,可後面完全沉浸在金錢跟銷量的沖擊中,小說賣得越來越多,可真正的文學性卻越來越低,向商業化低頭了!”
林翰作為八零後九零後那一批作者裡面最出名的一個,自然是槍打出頭鳥,這些批評家總是用挑剔的目光對準林翰。
哪怕他明明就沒有跟文學掛鈎過,“我明明一直都是走的小說路線,倒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跟文學接近過。”
還沒等林翰反擊,另外一個八零後作家周天民便不甘示弱的在自己的微博上面回應起來,《文壇是個屁,誰都別裝逼》直接開噴,“每個寫部落格的人都算進入了文壇。文壇算個屁,茅盾文學獎算個屁,純文學期刊算個屁!就算林翰沒有拿過這些獎,人家照樣是全球公認的作家,我們八零後九零後是不會去看那些被掩藏在花圈底下的老古董!”
越來越多的作家加入到罵戰之中來,林翰的名字也反複被提及,有些是拿他來當正面例子,有些是拿他來當反面例子,簡直一刻也不能消停。
文壇是非多,當作家結了樑子,表達方式可能是口誅筆伐,也可能是直接動用武力。很多文壇往事的回憶錄大多是在當事人去世之後,才有人站出來寫,這一方面避開了許多麻煩,但同時也容易造成一家之言,讓讀者難辨真偽!
朋黨之爭在古代歷史上面極其普遍,可那基本上屬於政見或者學術領域的爭鋒。文壇上面的朋黨之爭就差不多算是宗派之爭,也是各種群體的爭鬥。
這一次就是老一輩作家跟年輕一代作家的爭鬥,林翰稀裡糊塗的被代表了!
網路上面,搞文學創作的作家們似乎找到了突破點,他們將林翰作為集火的物件開始攻擊,一時間各路牛鬼蛇神都爭相冒了出來。
可那群八零後作家們也舉著林翰的大旗反攻,所以林翰就成為了這一次文壇內訌的關鍵點!
“八零後九零後的作品有什麼值得閱讀的嗎?就算是被吹上天了,那也還是沒有文學價值。”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把文學當回事。最近我就聽說有本科幻小說,在評分上面甚至超過了《紅樓夢》啊、《雙城記》、《茶花女》、《儒林外史》之類的。”
“那些曾經作為我們少年偶像存在的作家,如今已經淡出了我們大部分人的視線,其實我們都羞於提起自己曾經喜歡過這一批作家。要是不加強文學性內涵,林翰的小說就算賣得再好,在幾十年之後也沒有人會記得!”
“上一輩的作家已經沒有資格作為我的精神偶像,我的偶像是林翰,人家才是繼往開來的第一人,獨立支撐起一個分類。你們這些人說了那麼多,有過什麼真正的貢獻嗎?”
“唯利是圖,我不相信每年寫幾本書的速度還能寫出好書來,寫作是需要沉澱的事情!現在林翰每個月都在寫書,他的作品質量能受到保證嗎?年輕人要耐得住寂寞!”
“現在的年輕作家仗著讀者的追捧,一個個就膨脹得厲害,當心跟氣球一樣爆炸開來!”
領頭人物不好當,哪怕林翰從沒表示過自己是八零後作家中的一員,但雙方針尖對麥芒讓他頗為惱怒。
“我幹嘛了……高高興興呆在家裡就被代表,這群人要搞事情也別找我麻煩啊!”
無妄之災,完全是無妄之災!
陳佳璇在一邊捂嘴偷笑起來,“樹欲靜而風不止,你現在都變成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