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頻道在林翰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當他過了看動畫片的年紀之後,這個頻道就成了他的最愛。
不論是《探索發現》、《綠色空間》還是《科學調查》、《百家講壇》、《人與自然》,任何一個節目都可以讓年輕人看得如痴如醉,甚至一些中老年人也特別喜歡這個頻道。
這是很多人的科學普及節目之一,每一期的《走近科學》、《第10放映室》都讓他愛不釋手。
透過這些節目,林翰可以瞭解到許多科學知識、歷史知識,還有許多令人感興趣的新發現,豐富他的知識面。
林翰一時間有些激動起來,央視科教頻道找自己幹嘛呢?
面對林翰的問題,陳佳璇笑著說道:“邀請你的是《讀書》欄目,你應該知道這個節目吧?”
“當然知道,我記得欄目已經創辦很久了吧,這次是要做跟科幻有關的書目嗎?”既然邀請林翰,總不可能讓林翰去閱讀其餘型別的書,所以這倒是挺有趣的。
陳佳璇癟了癟嘴:“央視那邊沒有透露,如果你決定要錄制的話,我可以去給他們協調一下錄制時間。”
“我很想去,這可是去央視錄制節目推廣科幻小說,沒有任何理由拒絕。”
林翰知道這應該是國內碩果僅存的一款讀書類欄目,主要以豐富的電視手段傳播書中的精華和資訊,跟大眾分享好書。
在節目裡面,有時會邀請愛看書的人士和觀眾分享讀書的快樂,也可能邀請作家來解讀、推薦好書,帶動民眾讀好書、好讀書。
讀書可以養神、養性、養趣、養氣,《讀書》欄目選取的內容大多是雅俗共賞,文娛皆宜。
許多文壇大家都曾經做客過這個欄目組,林翰熟悉的賈平凹、餘秋雨、馮驥才、畢淑敏還有這個世界的特有的文人都先後在節目裡面推薦、解讀自己的作品。
文學、政治、歷史、經濟、情感、教育等多種題材的書籍,不論古今中外都被選擇過,但科幻小說一直無緣這個偏向主流的欄目。
弘揚民族文化、探尋時代生活,折射文化價值,彰顯人文情懷,《讀書》欄目在整個市場上面一枝獨秀,讓寫書人、讀書人開啟內心,解讀文字傳遞的資訊。
這是一個“收視率為王”的時代,許多欄目都因為收視率不好而被撤銷,《讀書》欄目堅守品味和格調,營造出自己文化氛圍來,這非常不容易。
眼前林翰氣勢如虹的拿下雨果獎兩個獎項,成為亞洲第一人,於情於理都值得被邀請。
陳佳璇收到林翰準確的答複之後,就開始跟科教頻道那邊《讀書》欄目組製片人聯系,盡量把錄制放在最近幾天時間裡面。
林翰在央視有熟人,他自然要詢問一下王昊相關的事情來,“耗子,你知道《讀書》欄目組嗎?我可能這周就要去錄制這個節目,欄目組的那些工作人員好不好相處?”
“你被邀請參加那個節目了?”王昊的聲音稍微有些驚訝,“我聽說只有知名作家才能被邀請啊,你小子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