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航天中心的負責人跟新聞發言人走進記者廳的時候,迎接他們的便是一長串掌聲。
“朱總,咱們這次為什麼少了一個宇航員呢?”
新華社的記者當仁不讓的問出了第一個問題來,她明顯注意到此前很多次火箭發射都是三名航天員,但這次只有兩位。
朱樅朋作為航天中心的負責人,他對這些事情瞭解得很明白,於是便回答著說道:“少一個人,意味著太空艙裡面所帶的東西就少了,咱們天宮二號能帶的東西有限,而且航天員們要待的時間很長,各種東西都比較多。兩名宇航員的話,消耗就要少一些。明年我們計劃採用天舟貨運飛船給天宮二號進行燃料以及其餘推進劑、實驗器材的補給。”
“景海鵬他們要在太空待上三十天時間,天宮二號的居住環境是否能讓他們感覺舒適,從而不影響到實驗呢?”
來自英國的記者用中文進行了提問,新聞發布會現場可不僅僅是有中國的媒體,歐美國家也相當關注這一次的火箭發射!
“為了能讓宇航員們舒適一些,我們對天宮二號進行了改進和提升,包括色彩、照明、娛樂、健康保障等等。他們可以在空間站裡面通話、影片交流、聽音樂、看電影、看書等等。我們這邊專門準備給宇航員準備了一本書,描述的就是在太空漫遊的故事,相信他們一定會有相當的共鳴!”
來自俄羅斯的記者卡恰切夫舉手追問道:“我能知道這是哪本作品嗎?”
朱樅朋示意了旁邊的工作人員一下,他身後的大螢幕上立即出現了《2001:太空漫遊》的封面照片,這些都是事先做好的準備。
工作人員早就預料到可能會有記者問這個問題,老早就把答案準備好,其實外交部發言人們也都是同樣的做法,先自己給自己提問,然後把答案準備得八九不離十。
“這是我們國家青年作家林翰寫的小說,看起來還不錯,你們之後可以閱讀一下。”
雖然只是簡單提了一句,但不少記者還是紛紛動筆將這本書給記錄下來,林翰的這本《2001:太空漫遊》悄然開啟了國際視野!
哪怕林翰沒有拿到過諾貝爾文學獎,可是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國際知名度最高的中國作家。
現場的記者在聽到了林翰的名字後,幾乎都忍不住喔了一聲,既然是林翰的話,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畢竟連國際空間站那些宇航員也都自發的帶上林翰寫的小說,中國宇航員閱讀一下也很正常!
……
國內的媒體新聞幾乎刷屏,甚至於國外很多主流媒體也都在關注著這項難得的科技突破。
<101nove.nn)在題為“中國著手發射天宮二號實驗室”的文章中寫道,天宮二號具備支援兩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三十天的能力。中國獲獎成為全球擁有在軌空間站的唯一國家!
 n的這篇文章甚至描述了一下宇航員們在太空的生活,其中重點介紹了一下林翰的那本新書,在沒有官方譯名的情況下,自己弄了個翻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