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烏合之眾 (1 / 5)

烏合之眾

無雙大蛇同人,奇妙友情組,曹丕穿越日本戰國遇到石田三成……是否能改變三成的結局?邪門的跨時空邪門拉郎,考據稀爛,雖說是無雙大蛇同人,但寫到這裡已經變成各種縫合怪了……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昔日,董卓率軍獨霸漢庭,挾持幼帝,禍亂朝綱……十八路諸侯以袁紹為盟主,歃血為盟,共誅董卓,以破竹之勢迅速將董卓逐出了洛陽……

然而……面對一座一無所有的王都,心思各異的諸侯並沒有打算乘勝追擊,盡皆因畏懼董卓而按兵不動,止步於洛陽的大火前。唯有一人,心懷撥亂反正之志,獨自引兵西行。

此人追至滎陽汴水,遭遇董卓埋伏,被流失射中,戰馬受傷倒下,九死一生,大敗而歸。而狼狽逃回營帳之時,以誅殺董卓,匡扶漢室為名聚在一起的諸侯正在歡宴飲酒,毫無進取之志……

沒過多久,這群烏合之眾便土崩瓦解,昔日的盟友勾心鬥角,割據一方……東漢末年的亂世正式開啟。

這場鬧劇澆滅了那位義士心中的一腔熱血。他奮然寫下這首《蒿裡行》。

那個男人正是曹丕的父親,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漢賊“曹操。

曹丕依稀記得,與袁紹對峙在官渡時,每每憶起昔日與袁紹一同伐董那段日子,他的父親都會一邊細數著袁紹目光短淺的決策,一邊又頗為無奈地感嘆著自己昔日沒有袁紹的名望和家底,這才不得不推舉袁紹作為盟主。

只是……從他曹孟德把戰爭的最高指揮權交到別人手裡的時候,這場戰爭的走向便由不得他了。

現在這群舉著豐臣家的大旗卻心思各異的西軍,在曹丕眼裡像極了當年的烏合之眾。

雖然西軍是在三成的策劃下組建起來的……然而此戰的最高指揮權從來就不在三成手裡。前線的戰局變化莫測,而擁有最高指揮權的西軍盟主——毛利輝元,卻駐紮在大阪,拒絕到前線督戰。而不斷在前線奔走試圖穩住戰局的三成卻無人聽命。

在這薄弱的指揮系統下,所謂的反德川聯軍如同一盤散沙。

就算三成能做出正確的決策,若是無人聽命,無人執行……前線崩潰只是時間問題。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前線就傳來了令人不安的訊息。

福島正則和池田輝政攻打岐阜之時,三成派遣家臣柏木彥右衛門及河瀨左馬之助支援戰事。面對德川軍的先遣部隊,織田家的這位三世祖,織田信長的嫡孫織田秀信不聽勸告,率軍迎擊,雙方在木曾川及米野交戰米野會戰),不出意外,大敗而歸……

然後士氣低落的岐阜城很快就落入了福島正則手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