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付出與收獲成正比,掌權者若想有所為,就沒有輕松一說。
沒看到章宸帝小小年紀,沉重成什麼樣了。
十五歲還身量矮小,時常生病,面上更是罕見笑顏。
薄家人不敢稱自己淡泊名利,若論起野心,還真並沒有多少。
正所謂,知足常樂。
有清醒的認知,才能過得順暢開懷。
湯幼寧兩人陪著長輩喝茶稍坐,沒有逗留太久,帶著幾個紅封返回白霽堂。
這段時日接觸下來,她發現了一件事。
原來薄時衍這樣性子的人,在大哥面前,也是乖乖做弟弟。
薄鏡城大他好幾歲,從小就幫忙看管著,現在兄弟二人不在一處,他的關懷方式便成了給銀票。
其中有他們起初創辦的秋水閣所得營收,也有薄鏡城自己賺到的。
毫無疑問他是個慷慨的大哥,覺得薄時衍身居高位,會有更多人情往來的應酬。
那些京城大戶人家,哪個不是花銷巨大?
誰知,薄時衍半點不肯成為長袖善舞的圓滑之人。
他不怎麼摻和應酬,淡漠而又疏遠,全靠一個老管家從中周旋。
攝政王的冷厲風評廣為流傳,倒是止住了很大一部分企圖攀附的不必要交際。
人與人自不相同,薄鏡城不會去勸說或者指導薄時衍應該怎麼做,大權在握之人,脾氣硬拳頭硬,想來更為適宜。
他除了銀錢,什麼都幫不上。
湯幼寧數了數手裡這摞銀票,足足有幾萬兩之多!
她睜圓一雙大眼睛,望向薄時衍,問道:“大哥給得好多,大嫂她同意了嘛?”
“無妨,”薄時衍讓她自己收著,“大嫂出自江南首富曹家,經手大哥經營的所有買賣,她必然很清楚。”
不僅知道紅封有多少,就連秋水閣的分利,曹雨薇也有參與。
薄時衍是個甩手掌櫃,他從不問兄長拿錢,一來是沒有急用,二來則是考慮到自己只掛了個名頭。
秋水閣的運作管理,他全無付出,光收錢了,全賴兄嫂忙活,哪好意思張口。
“江南首富?”湯幼寧的小臉露出敬佩,“大嫂好厲害。”
必然是見多識廣,眼界開闊,與蝸居京城的小娘子不同樣。
曹雨薇性子直爽,打理庶務手到拈來,看著比那些受過精心教導的大家閨秀還要利落。
可見管家與經商是有點相通之處,商戶女不見得輸給官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