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氏身為已婚的過來人,給夏氏姐妹挑夫家,不全然看家世出身如何,最主要還得是兒郎自己爭氣。
俗話說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一輩子那麼長,總不能指著老祖宗的蔭蔽過一生?
付氏今日見過柳志良了,對他頗為滿意,這會兒急著跟薄時衍打聽。
若是可行,須得早早安排,要知道,京城那麼多人榜下捉婿,尚書之子是很受歡迎的。
況且遊街都結束了,可能他們已經遲了一步。
“柳志良?”薄時衍隱約知道此人,“他原先有婚約在身。”
會留意到別人的私事,還是因為湯幼寧,她的小友朱伏梅也動過榜下捉婿的心思。
那時候柳志良被排除掉了,必然是因為家裡給他定了親。
“有這等事?”付氏對京城各家所知不多,“我還以為,他家是準備考取功名後再給孩子定親……”
如此一來,多半沒戲了。
已有婚約的兒郎,又考中功名,好端端的誰會退親?只能是發生了某些變故……
付氏皺了皺眉,若是那等踩低拜高嫌貧愛富之輩,如何能行?
她欣喜的勁頭頓時大打折扣,輕嘆一聲道:“可見路邊遇不到好漏子,大家眼神雪亮,但凡好的全都先下手為強了。”
這事兒若不打聽清楚,她可不敢把夏氏姐妹說予柳家。
吳老太太聞言,道:“緣分之事強求不得,且走且看就是,你這個姨母,也夠盡心盡力了。”
過年乃至元宵期間,去赴宴許多回,自家還有喜事,可忙壞了。
“老太太放心,我沒著急,”付氏笑了笑,“不往世家裡挑,好些武將條件也很不錯。”
說到這,她還遇到一個人來。
“應煊,以前後院那位淩娘子,元宵節那會兒定給鄭家大郎,似乎是在五城兵馬司任職。”
因為進過王府,不算頭婚,所以婚期很緊,不過,成為明媒正娶的正頭娘子,趕忙一些倒沒什麼。
薄時衍的記性好,對淩筎有印象,這會兒興致缺缺,“日子順遂就好。”
王府也沒虧欠她們。
他在磐景園陪著付氏和老太太閑話幾刻鐘,便返回白霽堂。
印象裡湯幼寧好像跟淩筎走得挺近,但薄時衍並沒有做傳話筒的打算。
他未提及旁人的私事,倒是第二天,湯幼寧從陳管家手裡拿到一封厚厚的來信。
正是淩筎寫來的。
淩筎如實告知了湯幼寧自己的喜事,還有婚期,但她並未附上請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