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被拿來開刀的, 就是卓家。
罪名便是調換皇家子嗣,以外人冒充帝王血脈,罪不容誅!
這頂大帽子扣下來, 差點把卓太後氣得當場吐血。
當年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兒,即便後來手刃仇人,也難以撫平心中傷痛。
任何報複也換不回兒子的性命!
現在竟然被倒打一耙,說她順水推舟策劃一切, 章宸帝並非先帝血脈, 而是卓家找來充數的孩子!
真要這樣倒好了,他們何必如此艱難去對付薄時衍?
這種空口白話說出去也有人信?
還真有——
堪比戲臺子上面演出來的劇情,曲折離奇, 引人入勝,老百姓們都陷入三人成虎的環境中,越說越真,漸漸深信不疑。
此事短時間內迅速傳開了,大街小巷人盡皆知。
更叫民眾驚惶的是,鹿臺大營直接出動, 把偌大一個卓家給團團圍住了!
鎧甲銀槍, 刀鋒渴血, 明裕郡王齊凱桓親自率領,於陣首高高祭出一個鹿頭。
鹿臺營在大堰有‘清君側’之用,以鹿頭懸首, 鹿血祭天, 替皇帝斬盡身旁奸臣小人,肅清朝堂。
平日裡, 他們受命於帝王, 誰人都調遣不動。
現在突然被拉出來, 毫無疑問,那位將軍已經是齊凱桓的人了。
這回鹿臺大營兩萬精兵,不僅是要清君側,一旦坐實了卓家的罪名,就連皇帝本身估計也要一塊被清理掉。
說起來可就顯得滑稽荒唐,何曾見過一柄利劍,把主人也一塊削了?
齊凱桓接手了這把武器,他深知夜長多夢遲則生變的道理,立即動手,把整個卓家內外把控起來。
卓任隆也不是吃素的,早已聯絡好能動用的人手,奮力抵抗,企圖朝外殺出一條血路,離開京城。
他猜到了齊凱桓的打算,說什麼也不會放過卓家,跪地求饒也沒用。
因為需要用他們的死,來裁定章宸帝的身世,沒有任何轉圜餘地。
就連緩兵之計都施展不出來,唯有逃出京城,才能保住性命。
卓府位於承鄴坊,當天,沒來得及撤走的卓任隆,迎來了鹿臺營的圍剿,雙方發生了沖撞,短兵相接。
營地裡養精蓄銳的將士,鐵蹄整齊劃一,踏入京城的那一瞬間,街道上的尋常百姓無不望風而動,躲了起來。
昔日繁華的鬧市,一鬨而散,門窗緊閉,空曠而又寂靜。
承鄴坊殺聲震天,卓任隆拼死都想逃出去,即便自己走不了,還有他的孫兒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