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既定,後續還要繼續與殷家軍傳書,約定動手時機。
庫耳裡湖的天氣溫暖而又濕潤,常年雨水較為充沛。
這裡生長了成片延綿不絕的竹林,放眼望去,每個山頭都是嬌豔欲滴的翠綠色。
山裡窩著一個不大的村莊,名為上水瑤。
據悉時代生長於此,很少到外面去。
山民們以竹製品為生,山上栽竹、山下農耕,有良田數傾。
這裡面的建築別具一格,就地取材,全是粗壯的竹子搭建而成。
一排兩層樓的竹屋鱗次櫛比,竹節堅硬而又輕巧,散發著淡淡清香,正是夏日納涼的好去處。
如此清幽寧和的地方,突然闖進一群外來者,也不知是否會被打擾?
湯幼寧一行人並未靠近村莊,遠遠的隱匿在竹叢掩映之間駐紮,不去驚擾山民。
倒是上水瑤的村民們,主動過來詢問打聽。
女眷沒貿然露臉,是煥星上前應話,解釋一番。
村民們得知這支軍隊是有要事途徑此地,立即就信了。
不僅放下心來,甚至熱情主動地送茶送水。
這個反應,叫煥星他們愣了一愣。
對方是半點沒懷疑他們的來意,說什麼信什麼,曬得黝黑的臉蛋,笑出一口大白牙。
而且對于軍爺的身份極為推崇敬重,兩眼都冒著光。
主動給添瓜果吃食,怎麼推拒都趕不走。
庫耳裡湖的民風之淳樸,屬實讓人感到意外。
在京城裡,太久沒有接觸過這樣的人,稀奇得緊。
換做別處,這群村民指不定就要被說缺心眼了。
……可越是這樣,才顯得難能可貴。
適應最好的大概是湯幼寧,她以前也是非常容易相信旁人的性子,現在雖然有點長進了,但因人而異。
像是這村子裡本地阿婆說的話,肯定不作假。
三兩句話下來,她就被一位精神矍鑠的老阿婆領走了,儼然像個小孫女一樣走在側旁。
老阿婆姓麻,鄰裡都叫她麻婆婆,她一雙久經勞作的手布滿皺紋,握著湯幼寧的小白爪子。
勞動給她帶來風霜,卻也強健了她的身子骨,滿頭花白步伐輕快,半點不輸年輕人。
麻婆婆說她孫兒對外頭很好奇,出去闖蕩了,好不容易寄了家書回來,村裡認字最多的人會讀,但無法書寫回信。
所以想請湯幼寧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