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清穿之嫣凝傳> 第217章 太子詔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7章 太子詔書 (2 / 2)

德漩走後,嫣凝念子的心思愈發嚴重。她亦愈發能體諒到自己母親想念自己時的心境,原來只是思念家人,如今卻是心中有一股想要回去的執念。

她在和珅的帶領下,細細的把固倫和孝公主府走了一遍後。嫣凝駐足在琴仙苑院門口,這便是她來清朝時的神秘院子,卻是以前居過的。彼此琴欣苑百合盛開,翠藤環繞。

和珅心中隱隱知曉她在找尋什麼,面上仍是困『惑』的瞧著她。“我這府邸與之福宅相比可是差了許多?”

嫣凝還神,三十過年歲的她已是『婦』人風韻濃郁,她莞笑著,似牡丹國『色』卻透著淡淡的百合清麗。“和大人說笑了,是我福宅與之和大人府上相比差了許多!”

和珅看向嫣凝的彎月眼眸沉靜如水,他嘆道:“你如今竟也願意說得兩句討人心喜的話,可知那福宅之中逾越皇權之處比我這府上多了許多。富察將軍為討他自己夫人歡心,差點把圓明園搬到福宅!”說著和珅淺笑道,卻諸多無奈,“若不是如此,你以為我與和琳如何用李元培貪汙之事連罪福康安!也罷,那綺春園本就是傅恆老將軍的御賜花園,如今福康安仿圓明規格建福宅也是受了先祖恩惠!”

聲聲嘆息之中,帶著對權勢世代延綿的期盼,嫣凝知曉和珅最怕的便是不能把自己如今福澤傳給兒子。故豐紳殷德迎娶公主後,他愈發的斂財無節制。在這種錢官可交易的風氣下,他為豐紳殷德留下足夠的錢財,又有額駙之榮耀,他便不再擔心兒子的以後的仕途。這也是他為何心甘情願一次次為皇上所牽制而行的緣由。

九月,菊花開的正盛,皇上攜翰林學子在御花園賞花,聽他們為這秋景賦詩,醞釀賞景的醉人心境。期間有學子無意提及永瑆臨摹了一份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甚得王羲之行書精髓。皇上聽說了此事後,最愛王羲之行書的他便令人宣永瑆攜他所書的字來看。

永瑆接到聖旨匆匆趕來,彼此皇上的明黃龍袍立於一簇簇菊花中。鶴髮如他,無八旬老人的病態,依舊是天子威嚴攝人。

永瑆請安後,從貼身太監蘇光目手中接過裝裱好的字畫。字畫如他修長,他親自舉過頭頂開啟以示對皇上的敬意。翰林學子中有人高聲喊道:“成親王此詩的意思是在自喻為鬱郁不得志的曹植麼?”

皇上聞之面『色』一變,令眾人散去。永瑆雖不解那人話意,但立即跪了下來,他看著自己手上的詩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赫然幾個大字,書於宣紙之上。若是永瑆想要推辭自己不知為何取了這幅字,也無人能信。一路上這麼久,他亦是在路上看了許多次。只是這字畫一直被蘇光目拿在手中,他不免看了一眼垂首跟了自己數十載的蘇光目。今日應是特意為他佈下的局,而他卻不知蘇光目何時被人收買。包藏禍心這許多年,永瑆慘笑,難怪他輸的如此簡易。

皇上只瞥他一眼,便拂袖離去。緊緊跟隨的宮人碰散了那些搖搖欲墜的菊花瓣,迤邐散在永瑆的墨藍長袍上。

永瑆在御花園跪了一晚,長袍上的花瓣已枯萎。晨曦便聽得宮人口耳相傳,永琰被立為太子,太陽初升,吳書來傳旨令他回自己的王府。待他回到府上時,蘇光目已自盡於自己的屋子裡。

養心殿中皇上坐在龍案前,燭光下的銀髮顯出八旬老人的蒼老。他細細回想著自己即位六十年的功敗垂成,起初立的兩位太子早殤,而後所剩子祠無一他全然屬意的。他看著吳書來,這個伴了他一生的奴才嘆道:“朕覺得虧欠了康兒,他為我大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啊!”吳書來躬著脊背,面上褶皺佈滿愁容陪著皇上傷懷,“富察將軍心裡是把萬歲爺您當阿瑪敬著,他數十年南征北戰,一半的心意是想替您分憂解難啊!”

皇上頷首,心中對福康安的愧疚更重了許多。他不再看吳書來,喃喃說道:“你去把永琰喚來!”

次日皇上以督剿苗匪有功為由封賞福康安為嘉勇忠銳貝子,照宗親之例貝子爵世襲罔替。德麟加恩賞給副都統職銜,在御前侍衛上行走。

因儲君已定,故皇上對福康安的封賞並未在朝堂引起軒然大波。而皇上那晚與吳書來的對話悉數進了太子永琰府邸,他看著案几上的太子華冠,一雙手緊握至暴起青筋。

永瑆受過那晚,皇上宣他進宮,父子之間卻無半點溫熱情意。皇上只面『色』冷淡的把正大光明後的詔書扔於他看,而後面『色』溫意了許多,緩緩開口道:“這詔書上早在十幾年前便寫下了你的名諱,朕恐你同前你前兩個哥哥般被上天奪取,才一直未詔告天下你的身份!”

皇上語罷,轉了語氣,冷言道:“你何苦情急至此,頻頻至永瑆於絕境!他早已無意儲君之位,你當真以為這許多年來,你的所作所為朕不知曉麼!明日朕便詔告天下,立你為太子!如此一來,你可放下心,給永瑆、給康兒喘息的餘地!”

喘息之機?永琰輕笑著,面上的溫順被殺機掩去不分彼此。永瑆如今已是居於府中潛心書法,而福康安仍在外征戰贏得一方軍心。雖身居太子府邸,但他如何安寢!

喜歡清穿之嫣凝傳請大家收藏:()清穿之嫣凝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