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後,透過窗戶就見一間屋裡,坐著三四十個六七八歲的小孩子,正在搖頭晃腦的讀書。
小孩子們桌上的燭光照應在小孩子們的臉蛋上,一個個小臉看起來紅撲撲的。
小孩子各種面孔都有,漢人,匈奴人,鮮卑人,羯人等都有,其中漢人最多,大概四五個。
而上首位置桌前,坐著一個一手拿著戒尺,一手拿著書的白鬍子老頭,老頭在帶著小孩子們讀書,老頭讀一句,小孩子接著就異口同聲的跟著讀。
一屋子師生還不知道外面已經天翻地覆了,一點兒也沒有受到影響,老師專注的教,學生跟著專注的學。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你們可有人知道,這第一句話的意思,誰知道的,就起舉手。”
老頭放下書看著一屋子的小孩子,立馬有五六個小孩子舉起手,“老師,我來我來,我知道。”
“老師,我也知道,我來,老師,我來……”
“我來我來,老師,你還沒有讓我回答過問題,我知道這個第一句的意思。”
舉起手的小孩子異口同聲的自己舉薦自己,臉上朝氣蓬勃,眼裡天真無邪,一點兒也沒有處在亂世的樣子。
彷彿處在太平盛世一樣。
老頭隨意指了個瘦高個男孩子,“你來吧,你說說,第一句,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是什麼意思。”
匈奴族瘦高個小男孩立馬站起來,字正腔圓用一口標準的漢語道:
“老師,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小孩子,如果父母只生養他,給他吃的給他穿的把他養大,但是不教育他,比如不告訴他什麼事情是做不得的,什麼事情是做得的,那就是父親的過錯,父親要負責教育小孩子,只養而不教,那樣不行。”
“而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老師只是教學生,卻不讓學生嚴格學習。”
“就像我們現在讀書,如果老師你不監督我們嚴格學習,導致我們沒有學好,那就是怪老師你懶惰。”
“嚴師出高徒,老師你現在不嚴格監督我們,以後我們沒學到什麼,虛度了光陰,就是你的過錯。”
“不錯不錯,滄桑青雲天華說得不錯,大概意思就是這樣的,所以你們要好好學。
不然手板心伸出來,戒尺來親近親近你們,看看你們手心的肉厚不厚。”
“子曰,養不教,父之過,養,意思是……”
白鬍子老頭一臉滿意中氣十足的講述,所有小朋友聚精會神的盯著老頭子講解,頗有一番茶樓聽八卦的人聚精會神聽說書人講稀奇古怪秘聞的樣子。
不少人甚至更認真。
還有人拿著毛筆在快速的做記錄。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還真有些道理,人才啊!真是人才。”
“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話,居然有這翻意義,也不知道這是誰編寫的書,太厲害了,神,神,好想去拜訪他一番。”
禿髮推斤低聲唸叨,側頭一看一旁的侍衛,還沒有開口,侍衛就立馬低聲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