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衛星的實驗室裡,四角有噴孔,慢慢往裡面噴射著煙霧,不一會兒功夫,房間裡已經滿是煙霧,肉眼根本看不清東西了。
林棟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腦螢幕。雖然是模擬測試軟體,但衛星接收的射的訊號都是真實的。這只是第一步的測試。
看著測試軟體訊號接收正常,林棟略微鬆了一口氣,又扭頭去看旁邊的作為客戶端的電腦。
畢方平臺客戶端裡的遊戲也執行正常,林棟拿起頭盔戴在頭上,開啟開關,選擇衛星接收伺服器,平臺執行正常,沒什麼延遲。
正常的話當然不會有延遲,畢竟這距離太近了。
只要衛星射的訊號能夠正常穿過煙霧水汽後不被削弱,那訊號自然會正常接收。
接下來,林棟逐一測試了各種環境下的衛星執行情況。
除了中間現有兩個小故障,林棟很快就查到了原因,排除掉了。
等把一系列需要測試的專案搞完,已經到了深夜。
林棟這才感覺到渾身僵硬,肌肉不是一般的難受。
這才是測試的第一步,畢竟距離短,只是測試軟體和接收射裝置是否正常執行,下一步就要測試遠距離接收訊號的可行性了。
不管怎麼說,第一步完成的不錯,雖然累,但心情還是很不錯的。
第二天開始,林棟讓人拉著新組裝的衛星開始遠距離進行各個專案的測試。
這一輪測試下來,花了半個月的時間。雖然時間拖的長,但效果卻非常明顯,林棟也是異常高興:他壓根沒想到,自己第一次組裝的衛星,竟然透過了各種測試!
也就是說,現在這個衛星只要射上天,就能夠正常執行!
看著面前,仍然嶄新如初的衛星,林棟放下心來。僅僅這一顆衛星顯然是不夠的,要想全球覆蓋,理論上至少需要三顆同步衛星,但實際上真正算起來,三顆同樣不夠。想一想華夏的北鬥導航系統,那可是用了二三十顆衛星才形成一個系統,雖然最初林棟不打算一次性把所有的衛星都搞全,但至少三顆是不夠的。
不過有了第一顆的成功,林棟的信心是有了,接下來就是訂購零件繼續組裝了。
雖然第一顆衛星從組裝到測試完成,花了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但後面的肯定就會快起來,畢竟有經驗有工具了,安裝起來自然是容易的很。
而且,林棟並不打算把這件事情留給自己一個人做,這活要一個人做,就算是再熟練,也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現在隔幾天夏龍海就會跑過來抱怨一番,林棟的耳朵都磨出老繭了,他可不想繼續聽下去。
至於人手問題?那基本上不是問題!自從長纓集團的科研力量成體系後,要什麼樣的人才,都是一抓一把——理論研究的有幾個堪比院士的老教授帶著,那是一茬茬成長,而實驗室那邊更是老中青三代一代帶著一代,騰蛟集團的操作工間裡,和徐曉峰一樣大的大學生,包括一些碩士、博士,還有從技校裡出來的年輕小夥子,從一些退休工人中返聘回來的老技工,論手藝,林棟的這點本事,還真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