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畫質高速攝像頭清晰的捕捉著水下高速推進器的身影,林棟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著螢幕。
盡管腦海裡有著完全版的推進器設計製造技術以及實際應用的影片,但真要算實際看起來,這還是第一次。
人類透過外物進入水下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嚴歷山大一世坐在一個密閉的容器裡沉入海底一會兒,然後又浮上來。最早的潛艇,相傳是1622年荷蘭發明家德雷貝爾根據達?芬奇的設計在英國製造的。這艘用木頭製造,外面用油皮蒙著密封的潛艇在水下四米深處從威斯敏斯造船到了格林尼治。
而人們對於潛艇的最早了解,其實很多都是出於儒勒?凡爾納的三部曲之一,那裡面的鸚鵡螺號是很多人對於潛艇的應用的第一次瞭解。實際上鸚鵡螺號上的很多設計,都被後來的潛艇設計者借鑒使用。
目前世界上有記錄的,速度最快的潛艇,是冷戰時期原蘇聯建造的核潛艇——被北約稱為p級的661型核潛艇,其水下續航速度超過44節,速度之快連當時的魚雷都追趕不上!當然,成全了速度和下潛深度,這類潛艇的戰鬥效能便不怎麼樣了。
而今天測試的水下高速度推進器,其速度能達到多少?
看著那為了顯眼特意塗成白色水下推進器逐漸加速,螢幕右下角的資料也在顯示著其速度的數值,從1節,到2節,到4節,到7,10——15,還在加速!
特意清理出來的航道非常幹淨,沒有障礙物,視線清楚,水質良好,是非常利於測試的理想環境。
“三十節了!”有人在林棟的身後驚呼,“前面初期測試的時候,三十節就是頂峰了……難道它還能繼續加速?”
顯然,沒人回答,但大螢幕上的白色的如同箭魚一樣在水下穿梭的推進器給了最好的答案!
“速度還在提升!四十節了!我靠!”
有人忍不住爆出了粗口,盡管水下潛艇的航行,從戰術角度上來講,最具價值的應該是靜音、對聲納的反射波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潛艇在水下盡可能的不被發現,或盡可能的潛行到距離敵方艦艇最近的地方發起攻擊——如果一開始就被敵方發現了,那被吊打的就是己方的潛艇了!
但是,速度仍然是關鍵!
想一想吧,即使真的被發現了,我發射完武器調頭就跑,在大型水面艦艇追不上的情況下,擺脫是很有可能的!
“五十節了!”這一回,就連一直比較淡定的賴同光也忍不住驚呼起來,“這速度……太誇張了吧?”
海上航行的速度用“節”,很多人應該知道,一節就是每小時一海裡的樣子,換算成公裡就是每小時1.852公裡。五十節的速度,差不多九十多公裡,這可是在水下。人都遊過泳,水下的速度要比在空氣裡阻力大的多,能夠在水下達到九十多公裡,那就是超級跑車級的速度了!
然而,它還在繼續加速!
在場的人都能夠看得出來,現在白色的水下推進器加速雖然沒有剛才那麼猛了,也就是加速度沒有剛才大了,但並不像是快到頭的感覺,而是還很有餘力,也就是說,至少還能加速好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