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引起這一次軒然大波的事件的中心人物,林棟此時並沒有參與到討論之
雖然他已經宣告,要想談一談代理授權或者技術加盟之類的事情,直接去長纓集團再談,畢竟這裡是交流大會,林棟還想看看有沒有什麼能夠吸引他的新鮮東西呢。
只可惜論壇上的那一番話的影響力太大,自從會議大廳裡出來,林棟就沒有再清靜過,媒體和前來想要打聽一下技術、談一談價錢、交流一下心得的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和各大集團的執行官之類圍著他跟蒼蠅似的,林棟煩不勝煩,又不能強行轟走——人家都是客客氣氣的說是請教,伸手還不打笑臉人吶!
其實在很多人看來,林棟只需要搞一個小型的新聞布會就能把這件事情完美的解決掉。
但林棟不想,一來他來的時候原本是想輕松的低調的逛逛的。
當然,事實上他也沒辦法,第一次的交流就惹出這麼大的爭議,換個遊戲裡方式,林棟在這個世界上,因為這一次的交流大會而導致傳說度+12,無可避免的成為大家的議論的物件——想要低調是不可能了。
所以,在接受了華夏的央視的採訪後,林棟又象徵性的接受了幾家國內外媒體的採訪,便直接溜掉了——暴露的次數越多,被襲擊的機率越大,這是隱藏在暗中的保護者給林棟的忠告。
在很多人都守在會場裡或者打聽著林棟住址的時候,林棟已經換了住宿的地點,到了柏林的另外一個區,扮作一個休閑的華夏遊客,漫步在大街上。
至於擔心被認出來?略微改一改型,然後再戴個眼鏡就搞定了——在很多華夏人眼裡,西方人大都一個模板,同理,在西方人眼裡,除了一些特定的有深刻印象的,其他人大都長的差不多。
比如林棟剛開始看老美大片的時候,就把湯姆?漢克斯和布魯斯?威利斯分不清楚,甚至一度以為和成龍演尖鋒的那個黑人是威爾,當然後來算是分清了,但臉盲還是存在的。
和“民以食為天”的華夏聞名天下的烹飪技術相比,德國的飲食相對來說簡單的多。
在整個德國並沒有統一的“德國菜”這麼一說,不過倒也有不少的特色食品,比如基爾的西鯡,到巴伐利亞的甜芥白香腸。當然,還有著名的葡萄酒和啤酒。
漫步在柏林街頭,看著那些和華夏完全不一樣的特色風格建築,還有並不擁護的人群,林棟的心態很輕松。
這才像是出國來放鬆休閑的嘛!
看天色暗了下來,路邊的餐館裡人也多了起來,香氣慢慢飄了過來,林棟感覺到肚子有些餓了,他信步走到一家看著很有傳統特色的古堡式餐館裡,看了看環境,來到一個靠窗戶的桌子前坐了下來。
一個臉上有著雀斑的德國女孩走過來,遞上了選單,用不太熟練的英語問道:“請問吃點什麼?”
林棟笑了笑,接過選單,看了看,用德語說道:“一份菊苣核桃仁沙拉,一份油炸馬鈴薯,你們這裡特色的麵包和香腸,再來一杯葡萄酒,謝謝!”
把選單合上遞給服務員,林棟卻現服務員並沒有離開,而是有些驚奇的用德語問道:“你的德語說的真流利,請問你是哪國人?華夏人?韓國人還是日本人?”
“華夏人。”林棟笑笑,至少沒有被認為是日本或者韓國人,這已經說明,現在的西方人對於東亞人種的認知已經要比以前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