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隆被逮捕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化工廠人的耳朵裡。? ?
不過除了平時多添了一些議論之外,這些工人大都沒有什麼其他的表示。倒是一些老工人很感慨。畢竟李興隆剛開始搞化工廠的時候,還是很勤奮很不錯的老闆,只是後來……
誰能知道他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
對於李興隆把廢棄的汙染物倒進沙漠裡,有些人很憤慨,有些人不以為然,畢竟沙漠存在了那麼多年,又那麼大,倒進去一些東西,並不會影響太大——甚至可以說在他們看來,影響微乎其微。他們中不少人也幹過把自家的垃圾扔進沙漠裡的事情。
不過當培訓班的老師,把汙染物如何進入地下水系統,然後透過河流進入到水庫、轉到自來水廠的時候,這些人明白了為什麼李興隆會被抓——真的該抓。
這已經是第二期培訓班了。
李興隆交接了化工廠後,林棟對徐工下的第一條指令,就是化工廠停工,所有的員工必須接受培訓後再上崗。
這一條讓很多熟練工人不以為然——他們都是操作了十幾年機器的工人,閉著眼睛都知道怎麼生産,還用培訓?
不過很快他們就明白過來,廠裡要培訓的,是增加了新技術的生産方式,不僅生産的工藝有了明顯變化,在操作方式、獎懲措施方面都有了新的規定。
只要和自己的利益掛鈎,學習是必須的。
於是,所有參加了培訓班的工人,都開始埋頭看下的培訓手冊了。即使有些人認字不全,也會央求別人念給自己聽——聽說裡面都是關於獎金的規定,這可要好好學一學,認真記下來!
“如果這樣算的話,我一個月能多拿兩千多塊呢!”有一個技術骨幹按照新的獎金規定算了算,突然現原來自己能拿更多的錢,一下子驚呼起來!
“我好像也能多拿好幾百呢!”另外一個人也算完了,笑著說道,然後又有點遺憾,“不過還是比不上你啊!”
一聽這兩個人的話,其他人這才注意到冊子裡有明確的計算辦法。
其他人紛紛按新的規定,開始計算起了按平時自己工作的情況,新規定裡能拿多少錢。
大部分人都算出來,如果按新規定,自己比以前的工資多了不少,從幾百到兩三千不等。
而少數幾個則只能拿到基本工資。
效益和生産掛鈎,這是普遍原則,不過總有些人原本是例外的。
就比如李興隆原來的幾個關系戶。他們在廠子裡大都混日子,工資卻往往比別人多。以前在李興隆的管理之下,沒人去管,都是顧著自己的事情,雖然心裡有怨氣,但也沒地方——廠子是人家的,人家想怎麼錢就怎麼錢,自己管得著嗎?